人工挖孔灌注桩是一种常见的基础施工方法,尤其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在执行这种技术时,必须严格遵循技术标准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作业条件的准备至关重要。根据场地的土质特点和地下水分布,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包括井壁支护的设计和计算。施工前,场地应完成“三通一平”(即通水、通电、通路和平整),同时处理好地上地下的障碍物,确保所有临时设施如照明、动力、通风和安全设施准备就绪。此外,施工人员需要熟悉施工图纸和地下土质、水文地质资料,确保对工作环境有充分了解。
操作工艺按照特定的流程进行,首先进行放线定桩位及高程,这是保证桩位准确性的关键步骤。接着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并支护壁模板,附加钢筋以增强稳定性。随后浇筑混凝土,检查桩位中心轴线,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垂直运输架和电动葫芦等设备进行土方和材料的提升,同时设置照明、活动盖板、水泵和通风设备以保证作业安全。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需要预先降低地下水位,以防影响施工。
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施工前需对吊具进行安全检查,对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平安技术交底,以避免意外发生。每一步的操作都应按照预定的工艺流程进行,例如在挖孔时要从上至下逐层进行,控制好开挖孔的截面尺寸,同时注意桩孔壁的稳定,通常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井圈或喷射混凝土护壁。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不断检查桩位的中心轴线和标高,确保其准确无误。遇到地下水渗漏,应根据渗水量采取相应排水措施,如使用吊桶、集水坑和水泵等。在桩孔较深时,需要加强通风,确保井下空气流通,防止有毒气体积累。
总结来说,人工挖孔灌注桩技术标准涵盖了从前期准备、现场布置到具体操作的各个环节,注重安全、精度和效率,确保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能够成功建造稳固的基础。施工中需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确保工程质量和人员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