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关键部分,它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数学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短期的考试,而是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方式和应用工具的技能,这些能力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乃至成年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1. 放眼长远:小学数学教育的目标在于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技巧。尽管小学数学的内容离高考等高阶教育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但它对建立学生的数学素养至关重要。然而,当前的教育环境受应试教育影响,过度强调快速、准确的答案,导致学生的学习活力被压抑,数学知识仅停留在考试层面,无法融入日常生活和未来职业。
2. 注重长效:实现小学数学的长远目标需要关注教学的有效性,尤其是长效效果。有效教学要求教学成果与预设目标高度匹配。短期效果的积累有助于形成长期效果,但仅依赖记忆和重复训练的定义、定理和算法往往容易忘记。相反,通过探索和实践过程学习的定义、定理和公式,以及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更容易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成为他们长远发展的支柱。
3. 实践中的长效教学:以“测量”为例,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度量单位的概念,还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和感受单位的实际意义。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单位的标准性和普适性,培养他们在估计和精确测量之间做出选择的能力,认识到数学抽象的必要性。在测量的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从实际问题出发,逐步引入规范的测量工具和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理解测量的意义。
4. 解题教学的反思:目前,数学教学常被简化为解题教学,过分关注知识掌握的程度,而忽视了数学背后的规律、原理和方法的探究。这种做法可能导致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流于表面,而不能深入理解数学的本质。实际上,应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为什么”来探索数学,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领悟数学的用处,这样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才可能持久留存。
小学数学教育应着眼长远,注重教学的长效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而非仅仅追求短期的解题技巧。教师的角色在此过程中至关重要,他们的见识和视野将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质量和实施。只有当教学方式转变,才能真正实现数学教育的价值,让数学成为陪伴学生一生的智慧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