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模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旨在确保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评估标准的一致性,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案例以三年级下学期第九单元第一课时《路程、时间、速度》为例,探讨如何实施这种教学模式。
【目标确定的依据】
1. 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环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本课目标是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即“速度×时间=路程”,并能通过实践体验知识形成过程,培养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同时培养理性精神和严谨思维。
2.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基于学生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运算的掌握,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归纳和提炼数量关系,为后续的行程问题和正反比例知识学习打下基础。它也标志着学生从依赖情境的问题串学习向数模学习的过渡。
3.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阶段,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可以通过引导建立数量关系的表象,从而理解和应用运算规律。
【教学目标】
1. 学生需要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概念,并能应用三者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通过实际问题抽象出“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模型,初步引入模型思想。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问题解决意识,体验学习乐趣,增强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和建立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难点在于理解速度的概念及模型背后的深层意义。
【评价设计】
1. 评价任务1:通过观察、比较和表达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并通过视频加深理解,通过全班交流评估学生的参与和理解程度。
2. 评价任务2:小组合作中,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抽象概括出新的数量关系,教师通过倾听学生讨论来评价他们的理解。
3. 评价任务3:在练习环节,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推理出其他数量关系,通过自主练习和集体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评估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应用水平。
【课时安排】
本课程计划用1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
1. 创设情境,通过课前调查和物流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提出数学问题,如距离计算等。
2. 合作探索,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和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通过互动讨论和实践操作深化理解。
3. 练习拓展,提供应用机会,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和扩展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这个教学设计模版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通过情境创设、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抽象思维、推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同时,教学评价贯穿整个过程,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及时反馈和调整,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