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中医的核心理念和基本法则。这些题目和答案展示了中医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理解方式。
1. 六气病源说最早见于《左传》,表明疾病的发生与自然环境的气候变化有关。
2. "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出自《素问·脉要精微论》,强调了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体生理变化随四季变化而相应调整。
3. "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暑衣厚则为汗"揭示了自然环境(气候)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4. "尝贵后贱"导致的"脱营",体现了社会环境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5.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即根据病人的全身状况和病情变化来制定治疗方案。
6. 人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五脏被视为其中心,对人体功能起着主导作用。
7. "证"是中医学对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状态的概括,包括病因、病位、病性等。
8. 中医诊断和治疗的主要依据是"证候",而非单一的症状或疾病名称。
9. 中医学防治特点强调防重于治,注重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10. 阴阳是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表示自然界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
11.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体现了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
12.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了阴阳互根互用的原理。
13. "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治疗方法基于阴阳互根的理论,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来治病。
14.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15.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适用于虚寒证,通过温阳的方法来改善体质。
16.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描述的是阴阳相互转化的现象。
17. 肺在脏腑中属于阳中之阴,脾则属于阴中之至阴。
18. 实热证和实寒证分别由阳偏胜和阴偏盛引起,阴阳失衡导致不同的病理状态。
19. 阳病治阴和阴病治阳分别是治疗阴偏衰和阳偏衰的常用方法。
20. 五行理论中,木的特性是"曲直",代表生长、伸展;火的特性是"炎上",象征热情、上升;土的特性是"稼穑",表示生化、承载;金的特性是"从革",意味着变革、肃杀;水的特性是"润下",象征滋润、下行。
21. 五行间的相生关系中,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关系则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中医理论的基础,包括阴阳五行、人体的整体性和辨证论治原则,以及它们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了解并掌握这些内容对于理解和实践中医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