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检测中的电磁兼容问题与对策】
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是电子、电气产品设计的关键考量因素,确保设备在各种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运行且不会对外部环境造成干扰。在产品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电磁兼容性,以减少在生产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然而,由于电磁兼容性的复杂性,即便设计周全的产品也可能在制造过程中受到电磁干扰,导致最终测试不符合标准。
当产品在电磁兼容型式试验中未达标时,通常有两种应对策略:一是从源头解决问题,即在设计阶段重新审视并改进电磁兼容设计,遵循电磁兼容设计原则和方法,如电磁兼容设计法规和系统法。二是针对已经定型或生产的设备进行电磁兼容整改,即采用问题导向的解决办法,最小化地修改产品以满足电磁兼容要求。
常见的电磁兼容整改措施包括:
1. 屏蔽强化:使用导电胶、导电衬垫或金属胶带增强机壳的屏蔽效果。
2. 电缆管理:调整电缆走向,分离不同类型的电缆以减少相互干扰,使用屏蔽电缆和对称绞线电缆。
3. 接地优化:改善接地路径,降低接地电阻,确保设备整体有独立的低阻抗接地。
4. 电源滤波:在电源输入线上添加滤波器,以减少干扰。
5. 屏蔽和隔离:对关键组件进行屏蔽处理,例如使用金属隔离板或小屏蔽罩。
6. 旁路电容:在器件电源输入端并联小电容,滤除高频干扰。
在电磁骚扰发射测试中,电子、电气产品的主要骚扰源有开关电源、直流电源整流回路、电动设备的噪声、变频调速电路、智能控制设备的晶振和数字电路等。这些骚扰源产生的频率范围广泛,从几十kHz到数GHz不等。定位骚扰源的方法包括:
1. 测量曲线分析:根据超标频率范围、频域分布和骚扰类型来定位。
2. 设备结构检查:评估电源调整电路、电路板布局、电缆走线、滤波器安装、接地和搭接方式,以及机箱屏蔽的有效性。
3. 设备功能分析:了解设备的电源类型、电机使用、变频调速、数码控制电路、晶振和电磁波利用情况。
在后续的专题中,将更深入地探讨电子产品在传导发射、辐射发射、谐波电流、静电放电、电快速脉冲和浪涌等测试项目中的问题及对策,特别是针对AV和IT类产品的具体实例。这些内容将分为电磁骚扰发射类、谐波电流类和瞬态脉冲抗扰度类进行详细讨论。
解决电磁兼容问题需要全面考虑产品设计、制造工艺和测试策略,通过合理的整改措施,确保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电磁兼容性能,从而满足相关认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