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讨小学数学教研中“懒于思考”的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文章指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体差异性,导致学生学习责任感的缺失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下降。为此,作者提出了三点建议:一、课前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印发提纲或出课前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二、课内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并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三、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捕捉自主学习中出现的不同信息,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思维,并帮助学生接通思路。
下面是对标题和描述中所说的知识点的详细说明:
一、课前自主学习
课前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上课前进行的自主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印发提纲或出课前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牛献礼老师在教学《正比例》一课时,前一天就给学生留“预习正比例”的家庭作业:1.自学课本时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吗?2. 例 2 中“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和例 1 中“年龄与身高”“月份与气温”的关系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你能总结出正比例关系需要符合哪些条件吗?牛老师的预习提示既引导学生怎样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又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为学生主动思考提供了契机。
二、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自主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并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例如,在教学十几连续减几时,老师一进课堂就问:猜猜我包里有多少钱?给大家提供的线索是,今早我放了 18 元零钱在包里,吃早饭花了 5 元,买包咳嗽药花了 9 元。顿时,学生纷纷举手说“4”,老师揭晓答案,学生欢呼。老师顺势再问:你们是怎样猜到的?把你的想法在本子上写一写。生活化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主动地参与了思考。
三、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
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捕捉自主学习中出现的不同信息,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思维,并帮助学生接通思路。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个性和提出的不同要求,给予不同方式、不同层次的指导。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理序点拨,以使知识条分缕析,扣线串珠;或通过适当的整合引导,以使思维井然有序,清晰明朗。
本文提出了三点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摆脱“懒于思考”的状态,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