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代码编写的30条建议】
1. **命名规范**:遵循驼峰命名法,类名首字母大写,字段、方法和对象首字母小写。常量使用全大写,基本类型静态final标识符也应全大写。包名全小写,包括中间的单词。
2. **通用类设计**:为通用类添加`equals()`、`hashCode()`、`toString()`、`clone()`(实现`Cloneable`)和`Serializable`接口,以便于比较、调试和序列化。
3. **测试代码**:每个类应包含`main()`方法,用于测试类的功能,方便后期修改和作为使用示例。
4. **方法设计**:保持方法简洁,功能单一。过长的方法可以拆分为多个小方法,提高代码复用性和可读性。
5. **面向用户设计**:考虑类的使用者,设计清晰的接口,预估未来可能的修改,使其易于扩展和维护。
6. **类的粒度控制**:保持类小巧且专注于解决特定问题。复杂开关语句可能需用多态,大量差异操作可分解为多个类,不同特性的成员变量可能需要独立的类。
7. **访问控制**:尽量使用`private`,限制访问以保护代码稳定。公开的接口一旦发布,很难再修改。
8. **避免巨大对象**:警惕编写过于庞大的对象,对象应反映应用程序的概念,而不是执行流程。
9. **封装不美观代码**:将不优雅的代码封装在类的内部,保持外部接口的整洁。
10. **内部类的使用**:当类之间关系密切时,考虑使用内部类,提升代码结构和维护性。
11. **详细注释**:使用javadoc格式的注释,提供详细文档,方便他人理解和维护。
12. **避免魔法数字**:不要在代码中使用难以理解的数值,创建常量并给予描述性名称,增强代码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13. **异常处理**:构建器中捕获的异常应重新抛出,确保对象创建失败时调用者能知晓。
14. **清理工作**:提供`cleanup()`等方法进行资源释放,使用布尔标志记录对象状态,并在`finalize()`中检查清理,必要时抛出异常。
15. **局部对象的清理**:在有限作用域内,需要手动清理的对象,使用特定方法处理,而非依赖垃圾收集。
这30条建议旨在帮助开发者编写出更高效、可读、可维护的Java代码,遵循这些原则能够提高代码质量,降低维护成本,同时也有助于团队之间的协作和代码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