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特点及其成因**: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和季风气候的影响。东南沿海地区距离海洋较近,受到来自太平洋的暖湿夏季风影响强烈,因此降水丰富;而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较小,再加上高山阻挡,导致降水稀少。
2.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为季风区,以西为非季风区。季风活动对降水有显著影响,夏季风带来丰富的降水,冬季风则带来干燥天气。
3. **降水空间分布规律**:中国的降水分布可以由等降水量线来描绘,主要的等降水量线有800毫米、400毫米和200毫米等降水量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以南属于湿润地区,以北则进入半湿润地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区分了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而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则是干旱地区。
4. **降水时间分布规律**: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这是因为夏季风在这一时期活跃,带来大量降水。同时,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尤其在北方地区更为明显,这与夏季风的强弱密切相关。
5. **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夏季风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我国东部地区的降雨分布。当夏季风强时,雨带会向北推进,可能导致北方地区出现洪涝,南方则可能干旱;反之,夏季风弱时,雨带滞留在南方,北方易出现干旱,南方可能产生洪涝。
6. **干湿地区划分**:根据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中国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湿润区年降水量超过800毫米,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及东北三省东部;半湿润区年降水量在400至800毫米之间,涵盖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等地;半干旱区年降水量200至400毫米,如内蒙古高原;干旱区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如新疆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7. **影响降水的因素**:影响降水的因素包括海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洋流以及人类活动。例如,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显著,如迎风坡的地形雨和背风坡的雨影效应。
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生应能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学会分析气候现象背后的地理原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去解释中国各地的气候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