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经济危机的根源:1929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市场供需严重失衡。具体表现为工人工资增长滞后于生产率的提升,导致消费者购买力不足,市场的需求无法支撑供给的增长,最终引发了经济危机。
2. 危机的全球性:1929年经济危机能够迅速蔓延至全世界,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紧密,一旦某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其他国家也会受到影响,形成连锁反应。
3. 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危机导致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社会经济活动陷入停滞,如示威者提出的口号“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显示了经济危机可能引发的政治危机。
4. 罗斯福新政背景:罗斯福在1933年的就职演说中提及的经济状况,反映了经济危机的广泛性和破坏性,几乎波及所有经济领域,造成民众生活极度困难。
5. 大萧条的特征:歌曲中提到的失业和贫困,是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的直接后果,反映了经济危机的深度和范围。
6. 胡佛政府的应对:胡佛总统采取的措施未能有效缓解危机,反而加剧了人民的不满,因此他的名字与经济困境紧密相连,成为了人们对危机不满的象征。
7. 胡佛政策的评价:胡佛政府的救济措施力度不足,未能解决大规模的失业和贫困问题,反映出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不够。
8. 以工代赈的效果:胡佛政府虽然尝试了扩大公共工程项目,但效果有限,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失业问题,说明其社会保障体系并不完善,国家干预的力度仍需加强。
9. 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材料二中的图表展示了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大幅下降的情况,尤其是美国和德国,反映了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由供需失衡、全球化的经济联系以及政策应对不当等多因素共同导致的。危机不仅造成了经济的严重衰退,还引发了政治动荡和社会问题,迫使政府采取更大力度的干预措施,如罗斯福新政,来缓解危机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