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们将学习到一种新的动画制作技术——形状补间动画。形状补间动画是Flash软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允许我们创建一个形状如何平滑地变化成另一个形状的动画效果。本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步骤,并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对这一技巧的理解。
我们要明确形状补间动画与之前学习的逐帧动画和移动补间动画的区别。逐帧动画需要在每一帧中绘制不同的图像,而移动补间动画则让一个对象在舞台上沿设定路径移动。形状补间动画则更进一步,它关注的是对象形状的变化,而不是位置的移动。
制作形状补间动画的基本步骤如下:
1. 在动画开始的关键帧上绘制第一个形状。例如,在第1帧中,我们使用多边形工具绘制一个五边形,并设置其填充色为绿色渐变。
2. 在动画结束的位置插入一个空白关键帧,例如在第30帧。这样,我们可以在此帧上绘制最终的形状,如一个圆形。
3. 使用椭圆工具在第30帧上画出圆形。
4. 使用时间轴的“绘图纸外观”按钮,可以查看并调整不同帧之间对象的位置,确保形状变化的连贯性。
5. 在第1帧的属性面板中,设置补间类型为“形状”。此时,时间轴上会显示淡绿色背景和长箭头,表明这是形状补间动画。
6. 播放动画,观察形状从五边形平滑过渡到圆形的效果。
在课堂实践中,学生们还需要尝试制作文字变形的形状补间动画,这要求将文字转化为元件,并进行两次“分离”操作,以便进行形状变化。此外,通过自主创作动画和分享成果,学生们可以深化对形状补间动画的理解。
形状补间动画与动画补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动画补间通常涉及元件的大小、位置、颜色或透明度的改变,而形状补间专注于形状的转化,如一个形状变成另一个形状,或者一个形状自身属性的改变。为了使用形状补间,如果涉及图形元件、按钮或文字,必须先将其“打散”(分离)才能进行变形。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技巧,还能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为未来深入学习信息技术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讨论动画剪辑的意义和制作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逻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