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练习岳麓版必修2
2.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资源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上传者)
【知识点】 1. 农业起源的多元性: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并非单一,而是具有“满天星斗”的特点,即多个独立的起源地。这表明中国的早期农业发展在不同地区有着各自的特点和独立的开端。 2. 铁农具的使用与普及:春秋时期,齐国已经开始使用铁农具耕种,但这一时期铁制农具并未广泛使用。长江流域和中原地区依然主要使用青铜和石、骨、蚌器等传统工具,显示出铁制农具的推广和普及过程是渐进的。 3. 黄河流域环境恶化的原因:战国末期至西汉时期,黄河水患频发,土壤沙化和盐碱化加剧。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生产工具的改进,导致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加大。 4. 小农经济的影响:小农经济决定了人们的生活规律,如婚礼多在秋冬之交,因为此时农忙结束,适合进行交易和社交活动。同时,小农经济中女性的经济地位较低,并非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5. 古代水利工程:司马迁《史记·河渠书》中提到的“蜀守冰凿离碓”是指都江堰,这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水利工程,位于成都平原,具有灌溉和防洪功能。 6. 小农经济的思想基础:民谣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小家庭生活的向往,即小规模的农耕家庭被认为是稳定和理想的生存状态,体现了小农经济的思想基础。 7. 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中国古代农业自成体系,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注重精耕细作,生产目的主要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 8. 农业生产的时令观念:古代农业强调遵循自然时令进行耕作,如《吕氏春秋》和《氾胜之书》中提到的“冬至后五旬七日昌生”和“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反映出古人对农作物生长周期和气候条件的深刻理解。 这些知识点揭示了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技术进步、环境影响以及农业生产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文化特征。
- 粉丝: 3814
- 资源: 59万+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