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与可能性】是四年级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主要涉及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概率的理解。在专项复习中,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题目来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一、填空题:
1. 当加入一个数后,平均数从120变为115,说明这个数比原来的三个数的平均数低,差值为120×4 - 115×4 = 20,所以这个数是120×4 - 4×115 = 100。
2. 小强的数学成绩加入后,平均成绩提高到92分,说明数学成绩高于平均分,提高的分数为(92-90)×5 = 10分,所以小强的数学成绩是92×5 - 90×4 = 100分。
3. 第一辆车接走115人后,剩余3辆车平均分配433-115=318人,每辆车乘的人数为318÷3=106人,因此第三辆车乘了106个小朋友。
4. 前3个数的平均值15意味着总和为45,后2个数的平均值10意味着总和为20,5个数的总和为45+20=65,所以5个数的平均值是65÷5=13。
5. 返回时速度加快,总路程不变,平均速度为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即(240×2)÷(6+4)=48公里/时。
6. 甲、乙、丙三人的平均年龄是17岁,甲、乙两人平均年龄15岁,说明丙的年龄比甲乙两人年龄之和多17×3-15×2=21岁,所以丙的年龄是21岁。
7. 甲棉田5亩产量为203斤,乙棉田总产量为185×5-203=722斤,平均亩产为722÷乙棉田亩数,乙棉田有722÷170=4.25≈4.5亩。
8. 语文数学总分176分,加外语后平均分提高3分,即外语分比语文数学平均分高3分,外语分是93×3-176=95分。
二、统计表与问题:
1. 绘制统计图需先计算各班男女生人数,然后按要求画出条形图。
2. 总男生数为(28+20+17+24+27)=116人,总女生数为(16+24+25+20+19)=104人,人数最多的班是第一班,共54人。
3. 平均每班人数为(116+104)÷5=42人。
4. 可提出问题如“哪个班的男女比例最均衡?”并进行计算。
三、立定跳远统计:
1. 根据成绩划分区间,统计男生和女生在各个阶段的人数。
2. 绘制复式条形图,比较男女生在不同成绩段的表现。
3. 171~185厘米阶段的男生人数最多,133~145厘米阶段的女生人数最少。
四、课外阅读统计图:
1. 按照颜色区分班级,一班、二班、三班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
2. 通过比较条形长度,可以看出三班的阅读量最多。
3. 每个格子代表的书本数量需要通过图像的比例推算。
4. 计算每个班的阅读量总和,然后除以3得到平均值。
5. 推荐自己喜爱的课外书,例如科普书籍、文学作品等。
五、解决问题:
1. 星期一到星期三共卖出洗衣机(16+17+24+16+41)=114台,平均每天卖出114÷3=38台。
2. 一月至三月平均每月生产1300+1200+1400÷3≈1300台,全年预计生产1300×12=15600台。
3. 上山时间18分钟,速度50米/分钟,上山路程为900米;下山1800÷75=24分钟,平均速度为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即(900+900)÷(18+24)=60米/分钟。
以上是对四年级数学下册专项复习统计与可能性第一组统计内容的详细解析,涵盖了平均数、数据分布、图表分析、速度与距离计算等多个知识点。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提升数据分析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