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篇复习】本次复习主要涉及力学中的控制变量法,这是一种在物理学实验中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多个变量的控制,来研究某个特定变量对结果的影响。例如,在研究压力作用效果时,通过保持接触面积不变,改变压力大小来观察效果;在研究滑动摩擦力时,可以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或物体重量来研究摩擦力的变化;而在探究液体压强特点时,可以通过改变深度或液体密度来研究压强变化;至于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则通常关注物距与像距的关系。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题一中,选项D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通常并不需要控制变量法,因为成像特点主要依赖于物距,而物距是单一变量。题二列举了四种科学研究方法,其中①是类比法,将电流与水流相比;②是理想模型法,引入了磁感线这一理想化的概念;③是控制变量法,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动能与速度关系;④也是理想模型法,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因此,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②和④。
【动能实验设计】题三中,小丽同学研究动能大小与速度大小的关系,通过改变小球下滑的高度来改变其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通过观察木块B被推动的距离来比较动能的大小,这是因为木块被推得越远,表明小球的动能越大。
【物体下落收尾速度的探究】题四介绍了收尾速度的概念,即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当阻力与重力平衡时达到的稳定速度。提出猜想认为收尾速度可能与物体的横截面积和质量(或重力)有关。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发现半径相同的小球,质量越大,收尾速度越大;而质量相同的小球,半径越大,收尾速度反而越小。这意味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物体的收尾速度与其质量成正比,与其横截面积成反比。
【滑轮组问题】题五涉及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当提升不同质量的物体时,效率会变化。通过计算可知,提升物体A时,小阳对绳子的拉力F1等于物体A的重力除以2(考虑动滑轮的省力),即F1=90N/2=45N,因此A选项错误;物体B的质量未知,但提升物体B时,由于效率降低,小阳的拉力F2会增大,所以B选项无法确定;滑轮组的额外功是由动滑轮的重力引起的,因此G动=(75%-62.5%)*90N=112.5N/2=56.25N,接近于C选项但不完全等于,C选项错误;提升物体A时,小阳对地面的压力应包括自身的重力和对绳子拉力的反作用力,即F压=65kg*10N/kg+45N=1100N,D选项正确。
力学复习中的核心知识点包括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动能与速度、质量的关系,物体下落收尾速度的影响因素,以及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拉力的关系。这些内容涵盖了基础力学中的重要原理和实验设计思想,对于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