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资料是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盘湾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的第一次月考试卷,试卷包含了多项选择题,主要涉及地理区域的划分、区域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多个知识点。
1. 区域的概念与特性:区域是有一定特征的空间单位,但其边界并不总是明确的。区域内部可能存在差异,但某些特征可能相对一致,比如气候类型或农业类型。区域的划分可以根据自然要素(如地形、气候)或人文要素(如语言、文化),既可以采用单一指标,如热量带和干湿区,也可以是综合指标。
2. 区域的划分标准:例如热量带是基于气温的单一指标划分的,而干湿区则是基于降水量和蒸发量的综合指标。我国的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则是依据自然环境的复杂性进行的综合划分。
3. 均质区与功能区的区别:均质区是指内部特征相对一致的区域,如北方方言区和我国北方的旱作农业区,而京津唐工业基地、东北平原区和浦东新区更倾向于具有特定功能的区域。
4. 区域特征的开放性:如“西气东输”工程体现了区域之间的开放性,即不同区域间的资源互补和经济合作。
5. 国家经济发展对比:日本和英国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在地理位置和产业布局上有所不同。日本依赖于海洋运输,产业以“临海型”布局为主;英国同样拥有便利的海运,但农业并非主要产业。
6.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特征:东部季风区以高温多雨为特征,青藏高寒区的显著特征是高海拔和寒冷,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干旱少雨为特点。
7. 青藏高寒区的农业生产: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原因在于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相对较好。
8. 人类活动对自然区的影响:东部季风区由于气候适宜,人类活动最为广泛和深刻。
9.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决定因素:气候和地形是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
10. 远西部地带发展的限制:资金不足、技术落后和人才匮乏是远西部地带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11. 区域发展阶段:初期阶段,区域空间结构简单;成长阶段,人地关系趋于紧张;转型阶段,区域经济衰退;再生阶段,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12. 人地关系演变:从不协调到协调再到不协调,反映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变化。
13. 衰落传统工业区的对策: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关键。
14. “牧童经济”:体现了人类中心论思想,即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环境。
15. “牧童经济”的影响:导致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恶化。
16. 非“牧童经济”模式的问题:破坏性地震通常与地质构造活动有关,而非人为因素。
17. 全球问题的解决:遵循共同性原则,各国需共同应对全球变暖等跨国界问题。
18. 人地伙伴论实践:伏季休渔制度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保护了渔业资源。
19. 经济与环境关系示意图:A~C阶段可能代表工业化进程中以重工业为主的阶段,如钢铁工业。
20. 发达国家环境污染水平下降的原因:增加环保投入、工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
以上内容涵盖了区域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区域划分、区域特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展示了地理学科在理解和分析人地关系上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