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质量调研考试试题201807190263
: 该试题是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高二年级下学期的一次语文质量调研考试试题。
: 资料
【部分内容】: 试题内容涉及到现代文阅读,主要探讨先秦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文章中提到了孔子、荀子和孟子的观点,他们都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孔子通过自然现象体悟人生哲理,荀子主张顺应自然并合理利用,孟子提出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同时,文章还讨论了先秦儒者的生态伦理实践,包括“时禁”和适度消费的理念。
【详细知识点】:
1. 先秦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 孔子的生态观念:孔子从自然现象中获得启示,认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并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
- 荀子的自然观:荀子强调“天行有常”,认为自然规律不可违背,主张“制天命而用之”,提倡顺应自然规律并合理利用资源。
- 孟子的生态道德:孟子的“不忍人之心”是其生态道德基础,他提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主张推人及物的生态伦理。
2. 生态伦理实践:
- “时禁”理念:孟子和荀子都认同“时禁”,即在特定季节禁止某些捕猎或采集活动,以保护自然资源的持续性。
- 适度消费:孔子的“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体现了适度消费的观念,选择传统方式捕获猎物,以避免过度消耗自然资源。
3. 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应用:
- “敦本堂”:文中提到的“敦本堂”布袋,反映了儒家重视根本的传统,可能与大伯借玉米的行为有关,体现出儒家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实践。
这份试题考察的是学生对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解,以及他们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的应用。通过对孔子、孟子、荀子观点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尊重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