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资料主要涉及的是高中地理试题,包含了人口统计、人口年龄结构、人口问题、人口分布以及城市规划等多个知识点。
1.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题目中提到的图表展示了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对比。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人口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口结构的影响,比如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出生率下降,导致年龄金字塔的底部变窄,同时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2.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养老负担**:2009年相比1982年,老龄人口比例增加,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因为需要为更多的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和服务。
3. **城市化与人口迁移**:人口统计数据的变化也反映了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数量增加,性别比例渐趋均衡,这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常见现象,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同时社会观念变化导致性别比例趋于平衡。
4. **文化观念对人口的影响**:“男女都一样”的观念影响了人口统计数据,推动了性别比例的调整。
5. **人口年龄结构与经济发展**: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发展有直接影响,年轻劳动力减少可能制约经济发展,而老年人口增多可能会增加养老负担。
6. **粮食安全与世界粮食日**:全球粮食充足但仍有饥饿问题,这涉及到粮食分配、贫困和社会公平问题。
7. **人口压力与社会问题**:图中丙国0-14岁人口比例最高,粮食安全和社会压力问题最严峻。
8. **“空巢家庭”现象**:随着社会现代化和城市化,年轻人离家独立,老年人口比例增加,甲国“空巢家庭”现象最明显。
9. **“胡焕庸线”与人口分布**: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的稳定性,主要由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东部地区更适合人类居住和发展,人口密度较高。
10. **“胡焕庸现象”不明显的国家**:“胡焕庸现象”即人口分布极不平衡,通常在地广人稀的国家不明显,如澳大利亚,其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11. **城市布局与生态环境**:组团式城市布局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因为它可以避免过度集中带来的环境压力。
12. **城市规划与功能区设置**:物流园区通常设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如①处;化工园区考虑到环保因素,通常远离居民区,如③处。
13. **城市人口密度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2010年较1990年人口密度增长最大的是8千米附近。
14.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变化**:人口密度的变化反映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调整,可能是由于城市扩展或功能区重新规划。
15. **世界人口分布趋向性**:人口倾向于分布在地势平坦、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的地方,如岸边。
16. **人口稀疏区中的“孤岛”**:甲处人口稠密可能是由于其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如水源丰富、地形平坦等。
这些知识点体现了地理学中人口、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