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物质溶解性**:溶解性是指物质在溶剂中溶解的能力,通常用溶解度来衡量。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最大质量。例如,题目中提到了食盐(NaCl)、熟石灰(Ca(OH)₂)、硝酸钾(KNO₃)和硫酸铜(CuSO₄)的溶解性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2. **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对于大多数固体溶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但也有少数物质如熟石灰,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相反,气体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题目中提到的二氧化碳在制汽水时的情况。
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液中不能再溶解该溶质的状态。反之,如果还能继续溶解溶质,则为不饱和溶液。例如,题目中提到在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如果固体不再溶解,说明溶液已经饱和。
4. **饱和溶液的判断**:可以通过观察是否能继续溶解溶质或改变温度是否有溶质析出来判断溶液是否饱和。比如,题目中提到的蒸发水分或降低温度使溶液析出固体,可以证明溶液原为饱和状态。
5.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展示了温度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如题目中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显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且在t℃时两者溶解度相等。
6. **溶解与乳化、氧化、催化、结晶**:乳化是通过乳化剂使得油性物质分散在水中形成稳定的混合物,如洗洁精清洗油渍;氧化是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如金属制品在空气中的腐蚀;催化是在化学反应中加快反应速率但自身不参与反应,如二氧化锰在双氧水分解中的作用;结晶是溶液冷却过程中溶质从溶液中析出形成固态的过程,如冷却硝酸钾饱和溶液析出晶体。
7. **气体溶解度与温度、气压的关系**: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在炎热、气压低的天气,鱼塘中的氧气溶解度下降,可能导致鱼类缺氧。
8. **污水处理**:污水处理中,去除固态杂质如碎菜叶、碎塑料薄膜和泥砂通常采用过滤法;除去臭味通常使用活性炭吸附;回收处理污水用于冲洗厕所,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9. **溶液浓度的变化**: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和溶质的析出情况变化。如题目中的氯化铵溶液,降温后溶质质量分数降低,可能有晶体析出。
10. **溶解度计算**:通过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可以计算出析出晶体的质量。100克40%的氯化铵溶液降温至25%时,若无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应保持不变,因此可以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确定析出晶体的质量。
这些题目涵盖了化学中的溶解性、溶解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和气压的关系、以及污水处理和溶液浓度计算等多个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