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设计】201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部分,主要涵盖了进化的基本环节、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物种形成、自然选择、遗传漂变、生物多样性以及进化方向等多个知识点。
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础**:生物进化的核心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表型,而非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变化。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2. **物种形成**:新物种的形成通常涉及隔离和基因频率的改变。地理隔离可能导致种群间基因交流的减少,但不一定直接导致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种群基因频率的显著差异是生殖隔离的前提。
3. **八倍体小黑麦的形成**:八倍体小黑麦是通过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方式培育的,它不是原有物种自然进化的结果,而是人工干预的产物。其产生改变了生物的基因库,同时也因为存在生殖隔离,表明它是一个新的物种。
4. **种群动态与稳定性**:野外放归的普氏野马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种群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这有助于种群适应环境,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5. **遗传病与基因频率**:在人类遗传病中,高胆固醇血症的例子展示了基因型对表现型的影响。HH、Hh和hh个体的不同表型反映了基因频率的变化,h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下可能会下降。
6. **生物多样性和进化过程**:新物种的形成通常涉及突变、自然选择和隔离,共同进化导致生物之间的相互适应。细菌对抗生素的抗药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抗生素作用后才发生的。
7. **基因频率的动态**:在自然情况下,如水稻的例子所示,即使在无明显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如非糯性抗病和糯性不抗病的杂交,R基因的频率也会随着自交而逐渐增大,因为抗病个体具有生存优势。
8. **基因频率计算**:在特定人群样本中,可以通过基因型比例来计算基因频率,此处B基因频率为92%,b基因频率为8%。
9. **遗传漂变与进化**:基因型为Aa的豌豆种群连续自交,Aa的频率减小,AA和aa的频率增加,表明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发生了变化,但不一定会导致生物进化,除非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了适应性的变化。
10. **地理隔离与种群分化**:通过鸟类种类数量变化的图表,可以看出地理隔离可能导致种群分化,形成不同的基因库。但数量是否趋于相同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环境容纳量(K值)。
11. **自然选择与适应性**:自然选择是驱动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主要力量,不同环境中,具有适应性的特征会被保留并传递下去。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解释了物种如何随时间演变、新物种如何形成以及生物多样性是如何产生的。通过分析试题中的例子,我们可以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