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广东专用)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的第三单元聚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首课时主题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文艺复兴。这部分内容涉及了古希腊哲学家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潮,重点讨论了道德、理性以及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
在古希腊哲学中,孔子和苏格拉底被提到重视道德教化。孔子主张德治,强调仁爱和礼义,认为道德是社会治理和个人修养的基础。苏格拉底则提出“美德即知识”,认为真正的知识源于对道德的理解,强调思维和道德的统一。与此相反,韩非子和普罗泰格拉分别代表了重视法治和追求功利的观点,前者主张法治社会,后者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个人的感觉和自由。
黑格尔的言论中提到,苏格拉底唤醒了人的理性思维,指出作为思考者的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这揭示了对人类理性的重视。在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理论中,建筑应遵循人体的比例,体现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智者学派的核心理念。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重新发现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魅力,他们倡导个性解放,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如意大利音乐家阿尔贝蒂的观点,认为财富和家庭幸福是重要的,这体现了人文主义对现世享受的追求。这一时期的思潮是对中世纪禁欲主义的反叛,也是对古典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独特社会”的含义指的是资本主义的兴起,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经济基础。14-15世纪,欧洲逐渐背离对上帝的单一崇拜,转向自我和世俗事物的崇拜,这种现象预示着人文精神的兴起,如“服从你的意欲而行”所体现的个人自由意志。
恩格斯的论断强调了新思想的诞生往往植根于现有的文化土壤,而古典文化对意大利人文主义的孕育,正是经济变化(资本主义萌芽)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的结果。薄伽丘的《裁判官的故事》揭示了教会权力的滥用和腐败,通过贿赂得以逃脱惩罚,故事旨在批评教会的不公和腐化。
本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古希腊哲学家关于道德的探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以及这两者如何在历史中相互影响和演变,展现了人类对自我、理性、道德和社会角色的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西方历史文化以及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