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韩偓,字致光,京兆万年人,他在科举中获得进士及第,后来在河中幕府任职,并被召回朝廷担任左拾遗的职务。由于疾病,他辞职了。宰相崔胤推荐他担任度支副使,王溥又推荐他为翰林学士。在诛杀刘季述的过程中,韩偓是功臣之一。他对皇帝提出消除宦官势力的策略,主张以恩惠和宠幸笼络那些忠诚可靠的宦官,让他们自己剪除自己的党羽,认为这样更有可能成功。然而,他的建议并未被完全采纳。
在面对皇帝时,韩偓表现出坚定的原则和高尚的人格。他拒绝了皇帝任命他为宰相的提议,推荐了赵崇,因为赵崇是御史大夫,为人正直且有威望,适合治理国家。此外,他还坚决反对在宰相韦贻范服丧期间就让他复职,认为这会伤害孝子的情感,也不利于中书省的运作。他的坚持和勇气赢得了皇帝的赞赏,但同时也激怒了宦官集团。
在一次宴会上,韩偓因不愿与外班官员同席而遭到宦官朱全忠的不满。朱全忠后来试图召集韩偓并杀掉他,但在郑元规的劝阻下,韩偓被贬为濮州司马。皇帝对此表示痛心,认为失去了得力助手。后来,韩偓又被召回为学士,恢复原官,但他因害怕不敢入朝,最终在南方依附王审知并在那里去世。
【答案解析】
4. B选项错误,"去"在这里的意思是铲除,消灭,不是离开。
5. D选项为正确断句。
6. B选项错误,韩偓推荐赵崇并非因为自己是赵崇的门生,而是出于对赵崇能力和品德的认可。
【思路点拨】理解文言文内容,关键在于把握人物性格、事件经过和历史背景。通过对韩偓言行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正直、有原则、敢于直言的官员,对于朝政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立的见解。同时,他的行为表现了对皇帝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责任感。通过文言文阅读,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分析古代人物的性格和事件的复杂性,以及如何理解古人的道德观和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