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本题主要涉及古代文言文的理解与翻译,其中包含了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以及古代文化常识。
1. 文言实词的理解:在文言文中,“素”通常意为“平素,一向”,此处指刘敞平时就熟悉山川道路;“论”在此处的含义是“定罪,判罪”,“将论囚”意为准备给王甲定罪;“持”在此处是“挟制,控制”的意思;“决”在古代汉语中常用来表示“判决,裁决”。
2. 文言虚词的用法:题中提供了三个填空选项,选择正确的文言虚词填入。“以”在文言文中常作介词,表示原因,此处“以亲嫌自列”意为因为亲戚避嫌;“至”后面接数词,通常需要介词“于”,“至于四五”表示达到四次或五次;“因”在此处可以理解为“趁机,依据”,“因以讽谏”意为借讲解的机会进行讽谏。
3. 断句与文言文理解:正确断句是“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这句话的意思是尧把帝位禅让给舜,天地享受了他的恩泽,百姓爱戴他,并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他的孝顺和友爱的品德光照天地。
4. 内容分析:刘敞在契丹因其熟知地理并能引用古籍解释未知事物而受到赞叹;在扬州,他解决了雷塘的归属问题,使失去土地的农民得以重新耕种;在处理王甲案时,他揭示了真相,展现了其明察秋毫的才能。此外,刘敞在英宗面前借讲解历史事件进行讽谏,表现出他的智谋和勇气。
5. 古代文化常识:文章提到了“廷试”,这是科举考试中最高级别的考试,即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并监考,通过者即为进士;“判尚书考功”中的“考功”是指古代考核官员政绩的部门;“三班院”是宋代负责官吏选拔和管理的机构。
本文主要讲述了刘敞在文言实词和虚词理解上的才华,他在处理政务时的智慧和公正,以及他利用文史知识解决外交和司法问题的能力,展示了古代官员的学识与风骨。同时,文章还涉及到古代科举制度、官职设置以及官吏考核的相关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