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的讲练测环节中,专题09聚焦于文言文的深入理解,尤其强调了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准确把握。此专题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回顾,也是对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在复习和讲解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掌握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还要结合具体的文言文材料,领会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变化和运用。
在古代文言文中,“素”、“论”、“持”、“决”等都是常见的实词。在文中,“素”作为副词,指刘敞对山川道路的熟悉是长久以来的;而“论”作为动词,则具体指“定罪”或“判罪”,如“将论囚”表示即将给某人定罪;“持”作为动词,则有“挟制”或“控制”之意;“决”作为动词,在古文中常常表示“判决”或“裁决”。通过这些实例,我们不难发现,同一个实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有多种含义和用法。
再来看文言虚词的用法,这在文言文阅读中尤为重要。例如,“以”作为介词,可以用来表达原因;“至”作为介词,后面通常需要接一个数词或方位词,形成“至于+数词”的结构,表示“达到”;“因”作为连词,可以表示“趁机”或“依据”。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虚词,对于正确解读文言文是至关重要的。
在断句方面,例如,“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这一句,正确的断句和理解对于揭示文段的深层意义至关重要。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尧把帝位禅让给了舜,天地和百姓都享受到了舜的恩泽,并且认为他之所以能受到这样的爱戴,全是因为他的孝顺和友爱的美德。
在内容分析方面,刘敞之所以受到赞赏,是因为他在外交和政务中的种种表现,如他利用地理知识和引用古籍来解释未知事物,解决了雷塘归属问题,恢复了农民的耕种权利,以及在王甲案件中揭露真相。刘敞的这些行为不仅展现了其卓越的文言文水平,也体现了其公正和智慧。另外,他还在英宗皇帝面前借助讲解历史事件向皇帝提出讽谏,显示了他的勇敢和智慧。
古代文化常识的学习也不容忽视。例如,“廷试”作为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殿试,是考生们梦寐以求的目标,由皇帝亲自出题监考,通过者即成为进士。此外,“判尚书考功”中的“考功”指的是古代负责考核官员政绩的部门,而“三班院”则是宋代一个负责选拔和管理官吏的机构。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材料中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制度。
在高考语文的复习中,专题09不仅是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练习,也是对古代文化常识的复习。通过对刘敞的事迹和文言文例子的分析,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文言文的精妙之处,也能够体会到古代官员的学识与风骨。此外,对古代科举制度、官职设置以及官吏考核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掌握文言文的内容和结构,从而提高我们对文言文材料的解读能力。在此基础上,考生能够在高考语文考试中更加自信地面对文言文阅读和翻译题目,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