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语文复习的浩瀚海洋中,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尤为关键。它不仅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更是通往中国古代文化的桥梁。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学生而言,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尤其是对文言虚词的深入理解,将是通往成功之路上的关键一步。本文将结合《走向高考2016》(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项训练的专题11内容,详细探讨文言虚词的多样用法,以及其在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必须了解文言虚词“而”的多样性。它作为连接词,能够联结句子中的各个成分,表达丰富的逻辑关系。无论是并列、递进、承接、转折、假设还是因果,学生都需学会在不同语境下准确把握其用法。例如,“而”字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表现出承接的意思;在“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里,则是并列的用法。此外,“而”字的指代功能也不可忽视,如“尔何所来?”中的“而”即指“你的”,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中的“矣”则是“而已”的意思,用于表达一种限止的语气。
文言虚词“何”的学习也是文言文复习中的重点之一。它既能作为疑问代词,表达对原因、地点或事物的询问,又能作为副词,传达反问或强调程度的语气。“何以”常用来询问“凭什么”,而“何如”则用来询问“怎么样”。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例句和练习,深化对“何”字用法的理解与应用。
“乎”在文言文中频繁出现,它作为语气助词,能够表达多种语气,如疑问、测度、感叹或停顿,而作为介词时,它能够表达“于”的意思,用在介词短语中,具有多种功能。例如,“赐之食于其舍,则辞,何哉?”中,“乎”字用于疑问;“公曰:‘吾与汝,皆亡人也。’”中的“也”字,其实是由“乎”字演变而来,表示确认。
接下来,副词“乃”也是复习中不容忽视的内容。它在句子中可以表示事情发展的顺承、逆转,或限定一个特定范围。在判断句中,“乃”具有确认的语气,如“此乃吾之过也”。此外,“乃”在某些语境中可以指代第二人称,相当于“你”。
学生需对代词“其”有深刻的认识。它既可以代人代物,又可以作领属性定语,同时在特定句式中充当地位次要的主语,有时甚至可以转化为第一人称代词。例如,“忘其身,而天下国家可保也。”中的“其”指代“身”,而“其为人也,温柔敦厚。”中则指代“人”。
通过专项训练掌握文言虚词的多种用法,是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石。这些虚词的细微差别对于句子意义的准确把握至关重要。学生需要在复习时注意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变化和用法,并通过大量的练习使这些知识点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增进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与鉴赏。通过复习专题11,学生将为高考语文的学习和中国古代文化的探索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