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自然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如土地、水、动植物等,在合理利用下可以自我恢复;非可再生资源如煤炭、金矿等,一旦消耗殆尽,无法自然再生。
2.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尽管自然资源丰富,但它们的数量并非无限,特别是非可再生资源,过度开采会导致资源枯竭。
3. 地理分布规律: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地域分异规律,例如水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通常受气候和地形影响,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
4.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历史:大规模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始于工业社会,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提升,人类对资源的利用方式和范围不断扩大。
5. 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社会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增强,利用方式多样化,同时,对资源的利用率也在提高。
6. 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虽然科技发展降低了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直接影响,但自然环境仍然是人口分布的基础因素。
7.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我国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且南方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
8. 我国水资源紧张地区:华北地区由于人口稠密、工农业用水量大,水资源紧张程度较高。
9. 后天性资源的重要性:随着社会进步,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资源等后天性资源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尤其在工业社会后期。
10. 我国实施节约型发展道路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单位产值GDP的资源消耗量大,为了可持续发展,需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1. 自然资源间的相互关系:矿产资源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和资源枯竭(如水资源),通过节约利用、研究替代品(如新型能源)可以减轻这些负面影响。土地资源可能因过度开发导致沙漠化,而森林和动物的保护对于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气候资源与森林、动物的健康息息相关。
12. 综合题解答:
- 图中A表示土地资源;
- B表示矿产资源;
- C表示水资源;
- D表示森林及动物;
- E表示大气污染;
- F表示污染干涸;
- G表示节约利用;
- H表示濒临灭绝;
- I表示研究利用新的代替品;
- J表示枯竭现象;
- K表示矿产资源;
- L表示森林及动物;
- M表示土地资源;
- N表示水资源;
- O表示气候资源。
这些知识点主要涵盖了高中地理中关于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关内容,包括资源的分类、分布、利用及其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