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安全是信息技术领域中的核心概念,它涉及到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以及可靠性。在形考任务4的试题中,这些概念被反复提及,以考察学生对计算机安全基本知识的理解。
1. 保密性:保密性是确保信息只能被授权的实体访问,防止敏感数据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个人或团体。例如,题目1和4中提到的"确保信息不暴露给未经授权的实体",就是保密性的体现。
2. 完整性:完整性是指信息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保持不变,不被非法篡改或破坏。题目3和6指出,信息不被删除、修改、伪造等破坏,是对完整性的维护。
3. 可用性:可用性意味着得到授权的实体在需要时能即时获取资源和服务,如题目2所示,强调了服务的及时性。
4. 可靠性:可靠性是指系统能够持续、稳定、无误地提供服务,不受意外干扰。题目1和4中的"不可抵赖性和可用性",以及题目8的"破坏系统正常工作",都涉及到可靠性问题。
5. 实体安全、操作安全、系统安全、信息安全:这些都是计算机安全的不同方面。题目5中提到,计算机安全涵盖这些不同的层面,确保硬件、软件、操作和数据的安全。
6. 数据完整性攻击:如题目6所示,数据在传输中途被篡改,破坏了数据的完整性。
7. 计算机病毒:病毒是能够自我复制并可能破坏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的程序。题目7至19都涉及到病毒的特性、传播途径、危害及防护措施。例如,题目7指出病毒都有破坏性,题目13指出CPU不是病毒的存留之处,而题目14建议对感染病毒的软盘进行格式化。
8. 防护策略:试题11至15提出了预防病毒的方法,如不运行来历不明的软件、格式化感染病毒的软盘、及时升级防病毒软件等。题目16和17则强调了杀毒软件的作用和病毒的传播方式。
9. 病毒传播途径:题目19和20表明,磁盘和网络是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而运行外来程序是可能导致感染的行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形考任务4试题主要涵盖了计算机安全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旨在提升学生对计算机安全概念的理解和应对策略。对于电大本科《1200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们是理解信息技术安全的基础,有助于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效保护信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