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资料是关于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张武帮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的试题,主要涵盖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人体骨骼、肌肉、动物行为、运动系统的功能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
1. 人体关节结构:图中提到的①表示关节面,它由一凸一凹的两个部分组成,分别称为关节头和关节窝。举例来说,人体的肘关节和膝关节就是这样的结构。
2. 骨骼肌的组成:人体大约有600多块骨骼肌,每块骨骼肌都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构成。
3. 动物行为分类: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如涡虫在光照—电击实验中,最终只对光照作出逃避反应,这属于学习行为。而蜘蛛结网和鸟类孵卵则是由遗传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4. 动物栖息环境及运动方式:动物栖息地大致分为水生、陆生和空中三大类。它们的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如水中动物主要靠游泳,陆地动物可能行走或奔跑,空中动物则主要飞行。
5. 躯体运动的力学原理:躯体运动是由骨骼作为杠杆,关节作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产生的力作为动力形成的。
6. 长骨结构:长骨包括骨骺、骨干和骨髓腔。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7. 骨髓的功能:幼年人的骨髓呈红色,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变为黄色,失去造血功能,主要存储脂肪。
8. 骨膜结构:骨膜包含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其中成骨细胞负责为骨组织提供营养。
9. 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动物不仅能适应环境,还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10. 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法制保护等。
11. 自然保护区:我国为了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及其栖息地,建立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和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试题的选择题部分涉及了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特征、哺乳动物的飞行能力、骨骼发育的关键期、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人体钙储存部位、骨折手术注意事项、幼年动物骨髓颜色、胸廓构成、动物运动的意义、人体骨的数量、骨骼的定义、动物行为的识别、动物行为的触发因素、学习行为和本能行为的区别、繁殖行为的识别以及动物的季节性行为表现。
这些内容构成了初中生物课程的基础知识,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功能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