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资料是针对初中九年级化学课程的一个第六单元的综合测试题,主要涵盖了化学反应类型、化石燃料、燃烧条件、灭火原理、安全措施、环境保护等多个知识点。
1. 化学变化:题目中的第1题提到,煤的气化是化学变化。煤的气化是一个化学过程,其中煤与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可燃气体,如氢气和一氧化碳,这涉及到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不同于物理变化。
2. 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是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第2题指出化石燃料不是清洁能源,燃烧时会排放污染物,如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物质。
3. 燃烧条件: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例如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中,某些物质可以通过与其他物质反应来燃烧,比如在氢气和氯气的混合物中点燃会产生火焰。燃烧并不总是放出热量的唯一途径,但在许多实际应用中,燃烧确实伴随着热量的释放。第3题的C选项不正确,因为虽然燃烧通常伴随热量释放,但并非只有燃烧才产生热量。
4. 灭火原理:第4题中,美阳洋同学表演的“魔术”利用了灭火的原理——隔绝空气。将燃烧的火柴梗放入口中,通过闭嘴阻止了氧气供应,从而熄灭火柴。
5. 安全措施:在防止火灾事故方面,题目列举了一些安全与不安全的做法。例如,A、B、C选项的作法都是危险的,因为可能会引发爆炸或火灾,而D选项厨房内煤气泄漏时,应避免打开可能引起火花的设备,如排气扇,这是正确的安全措施。
6. 燃烧曲线:物质的燃烧与其着火点有关,着火点是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图中所示,燃烧最旺的点应该是高于物质着火点的点,所以最可能是B或C点,具体要看温度分布情况。
7. 灭火方法:不恰当的灭火方法是C,电器起火时不应用水浇灭,因为水会导电,可能导致触电事故。正确的方法是使用干粉灭火器或者断电后再处理。
8. 碳循环:碳循环涉及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动物则吸收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B选项中提到的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并不能解决温室效应,因为吸收量相对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总量微不足道。
9. 提高燃料利用率:D选项给锅炉外壳装隔热层是为了减少热量损失,而非直接与燃料充分燃烧相关,其他选项都是为了提高燃烧效率。
10. 物质转化:CO无法直接转化为H2CO3,需要先转化为二氧化碳,再与水反应。
11. 环境污染:大量燃烧含硫燃料会释放二氧化硫,导致酸雨等环境污染问题。
12. 气体组成:碳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5,意味着混合气体可能包含CO和CO2,因为两者的碳、氧原子质量比分别为3:4和3:8。
13. 安全知识:在山林火灾中,应向逆风方向逃生,A选项错误。
14.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D选项过氧化氢在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后分解加速,显示了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5. 填空题:(1)燃烧通常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2)化石燃料中,固态为煤,液态为石油,气态为天然气;(3)促进燃烧的方法包括增大氧气接触面积和提供足够的氧气。
16. 继续填空:氢气、氧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别属于单质、单质、化合物、化合物、化合物。
这些内容覆盖了化学反应的基础概念,包括物质的变化、能量转换、化学反应的条件以及安全知识,这些都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