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大气环流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考地理中的常见考点。这一知识点涉及到地球表面气温、海洋和陆地的热力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以及它们对地球上气候和天气现象的影响。在高考中,这一主题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题目的难度系数大约在0.65左右。
我们来看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致太阳辐射不均,使得不同纬度地区的大气温度不同,进而形成了7个主要的气压带和6个主要的风带。这些气压带包括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等,而风带则有信风、西风和极地东风。记住这些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可以通过“左手法”或“歌谣法”等技巧,例如“纬度基本,带状分布,0 3 6 9,三低四高”。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对于理解全球气候格局至关重要。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也会相应地南北移动。例如,1月左右气压带会南移,7月则北移,移动幅度约5到10个纬度。这种移动影响着各地的降雨模式,如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而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则产生了地中海气候。
再者,副热带高压对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雨带的影响尤为显著。正常年份,副高西伸北进,带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之后进一步北推,形成华北、东北的雨季。但在异常年份,副高的位置异常可能导致水旱灾害,如副高偏南会造成江淮地区的洪涝,而偏北则可能引发北方的洪涝和南方的干旱。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是形成季风气候的关键因素。夏季,陆地的热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形成季风,如东亚的夏季风,带来大量降水。冬季则相反,冷高压导致风向逆转,形成干燥的冬季风。在北半球,由于海陆相间分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而南半球的气压带保持相对连续。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全球性大气环流对地理环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深远影响。对于高考考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不仅能帮助他们应对考试,也能增进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