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在地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对于高中地理学习而言,理解地形对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必须掌握的知识点。聚落,包括村庄和城市,是人类活动的集中地,它们的形成和发展深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其中地形因素是最直观且显著的影响之一。
1. 聚落的形成往往倾向于选择地形较为平坦、水源充足的地方。图示中的①、②、③、④四种地表形态中,①代表的是崎岖的山地,②代表的是狭窄的峡谷,③代表的是平坦的平原,④代表的是宽广的山谷。通常情况下,平坦的地形如③更容易形成聚落,因为这样的地方便于耕作、建设,交通也更为便利,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
2. 如果聚落位于广泛分布着③(平坦平原)和④(山谷)地表形态的区域,那么制约聚落发展的主要因素可能是水资源。因为虽然平原和山谷提供了良好的居住条件,但如果山谷过于狭窄或地下水位低,可能会影响水源的获取,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
3. 在黄土高原地区,以“川”命名的聚落通常指的是位于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土地。为了趋利避害,聚落选址应远离陡坡,以避免崩塌和滑坡带来的危险,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同时,靠近坡地上部可能会遭受洪水威胁,紧邻河岸则可能面临河水侵蚀,接近坡地中部可能存在地质不稳定的风险。
4. 在农业社会,聚落的发展规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可供耕种的土地面积,因此川地面积是决定性的因素,选项C正确。尽管河流水量、土壤肥力和林木蓄积量都对农业有影响,但川地面积直接决定了可以种植作物的范围。
5. 在分析聚落分布特点时,我们需要注意不同区域的差异。例如,在甲区域,聚落往往沿着河谷和交通线分布,平原或河流谷地的聚落密度较高,而山区和高原的聚落密度相对较低。这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包括雨热同期的气候,大部分地区覆盖黄土,土壤深厚,利于耕作。
而在乙区域,聚落主要沿河湖和交通线分布,长江以南的聚落密度大于以北地区,这反映了南方湿润的气候和丰富的水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这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包括优越的水热条件,地势低平,水网密布,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体现在聚落的选址、规模、形态以及其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上。不同的地形条件决定了聚落的分布模式,同时也影响了聚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在实际的学习和应用中,我们需要结合具体的地理环境,分析地形因素如何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