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题目中提到的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分子发生实质性改变,如选项B“牛奶变酸”,涉及到微生物的发酵,是化学变化。而A、C、D则是物理变化,酒精挥发是酒精分子间距离增大,干冰升华是固态二氧化碳直接变为气态,风力发电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这些过程中分子本身并未改变。
2. **营养素来源**: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选项B“鸡蛋”富含蛋白质,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
3. **空气组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且氮气的性质相对稳定,不参与多数化学反应。
4. **有机合成材料**:有机合成材料通常指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人造材料,如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选项C“塑料薄膜”即为有机合成材料。
5. **甲烷的化学式信息**:甲烷的化学式CH₄表示它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但并不表示相对分子质量是16g,也不表示每个分子中有4个氢原子(每个分子确实有4个氢原子,但这是题目选项的表述错误),甲烷中碳的质量分数约为75%,D选项正确,说明甲烷是含碳的有机物。
6. **水的沸腾**:水的沸腾是由于温度升高导致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分子体积、质量和性质的变化。
7. **安全常识**:室内起火不应立即打开门窗,以防新鲜空气进入助燃;炒菜油锅着火可加青菜灭火;液化气、煤气泄漏应首先关闭阀门;火灾中用湿毛巾捂口鼻可以过滤有毒烟尘并降低吸入温度。
8. **物质性质与用途**:A选项错误,CO₂溶于水形成碳酸,但用于制汽水是因为碳酸分解产生CO₂和水,产生气泡;B选项错误,NaOH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因为它呈强碱性,但其腐蚀性强,一般不用;C选项正确,石墨的导电性使其常用于电池电极;D选项错误,生石灰遇水放热是因为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常用作干燥剂是因为它能吸水。
9. **复分解反应**:题目中的化学反应X+Na₂CO₃=2Y+CaCO₃↓是复分解反应,Y中一定含有钠元素,X可能是熟石灰,也可能是其他含钙离子的化合物,X的阴离子化合价不一定为-1价,如硝酸钙中的硝酸根离子。
10. **二氧化碳制取**:该装置用于制取纯净的CO₂,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用于除去HCl,若无白色沉淀,说明HCl已被除尽;浓硫酸用于干燥CO₂;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是检查CO₂是否收集满。
【非选择题部分】这部分涉及化学用语填写、溶解度曲线分析、水的性质及应用、微观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等知识点,具体包括:
11. **化学用语**:氧元素符号为O,2个氧分子表示为2O₂,钠离子为Na⁺,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 + O₂ → CO₂。
12. **溶解度曲线**: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t₁℃时A、B溶解度相等,均为x g。A物质溶液可通过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变为饱和;B物质溶液升温至t₂℃,溶解度增大,溶液质量不变。
13. **电解水**:反应方程式为2H₂O → 2H₂↑ + O₂↑,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吸附悬浮杂质,肥皂水可用来检测硬水和软水。
14. **微观结构与性质**:Na、Mg性质不同是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影响了它们的化学反应性;CO和CO₂性质差异在于分子结构不同,CO为线性分子,CO₂为直线型分子,键的极性不同;NaOH和Ca(OH)₂都为碱,溶液中都存在氢氧根离子,故都能使酚酞变红。
以上是针对试卷内容的详细解析,涵盖了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反应、物质性质、实验操作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