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大气垂直分层**:地球的大气层按照温度、气压和成分等特性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包括中间层、热层和外逸层)。对流层是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的一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流层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高层大气中包含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影响。
2. **大气的受热过程**: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①),这部分能量经过大气的削弱作用(②)后,部分被地面吸收,使地面增温(②)。地面受热后会向外辐射能量(③),即地面辐射,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吸收,使得大气增温(③)。大气吸收热量后,又通过大气逆辐射(④)将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3. **大气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某些气体(如二氧化碳、水蒸气、甲烷等)能够吸收并重新辐射地面长波辐射,使得地面温度得以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是地球生命得以存在的关键因素。图中表示大气温室效应的辐射是大气逆辐射(④)。
4. **气温的日较差**:晴天由于云层少,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快,所以气温日较差大。而多云时,云层能阻挡地面辐射,减少热量损失,因此气温日较差较小。
5. **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气温差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但夜晚因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散热快,所以气温日较差大。
6. **天气变化与气温**:10月4日平均气温最高可能是由于云层较少,太阳辐射强;10月5日昼夜温差大可能是因为夜间云层薄,地面辐射散热快;10月6日最易出现霜冻是因为夜间辐射冷却强烈,地面温度低至冰点以下;10月5日夜晚气温高则可能是因为晚上云层较厚,大气逆辐射强,减少了地面的热量损失。
7. **露重见晴天**:这句气象谚语表明晴朗的夜晚,云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快,水汽容易凝结成露,预示着晴朗的天气。
8. **大气保温作用**:A表示地面辐射,B表示大气逆辐射。晴朗的夜间,地面无云层覆盖,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易出现霜冻(与乙过程相关)。多云的白天,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丙过程),使得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较低。
9. **气温垂直递减率**:根据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规律,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约6℃。若两地相对高度为2500米,理论上气温相差约15℃。
10. **云量与辐射平衡**:云量增多,会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反射(A2减弱),同时加强大气逆辐射(D2增强),保持地面温度。
11. **热力状况比较**:①地比②地更靠近海洋或有更多云层,因此可能A1>A2(云层多,反射太阳辐射强),B1<B2(云层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效果好),C1>C2(云层多,散射作用强),D1<D2(云层多,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少)。
12. **全球气候变化**:德班会议主要讨论的是全球变暖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13. **大气保温作用**:大气中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大气逆辐射(c)。
14. **大气垂直分层特征**:大气层依据温度、气压和大气运动状态垂直分层。A层是对流层,B层是平流层,C层是高层大气。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因为空气对流显著,热量主要来自地面;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因为臭氧层吸收紫外线;高层大气中存在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影响,人造卫星通常在高层大气中运行,极光现象出现在高层大气中。
15. **大气保温作用示意图**:图中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大气逆辐射(④)。
这些内容涵盖了高中地理中关于大气圈的组成、结构、大气受热过程、温室效应、气温差异、天气变化、全球气候变化等相关知识点,涉及了大气垂直分层、大气辐射平衡、云量对气温的影响以及大气的保温机制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