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强调地球上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在高考地理复习中,这个考点主要考察学生理解和分析地理环境中各要素如何共同作用,形成和维持特定地理景观的能力。
1. 太白山的自然地理环境:太白山作为秦岭的主峰,其植被分布受到海拔高度的影响,遵循从低到高的垂直分布规律。通常,随着海拔上升,气温下降,导致树木逐渐由阔叶林过渡到针叶林,直至高山草甸或苔原。题目中提到的“北麓至山中腰再到大稀大矮的境界”,体现了这种垂直分异,同时也揭示了气候、土壤等因素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2.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过度猎狼可能打破生态平衡,导致山区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如狼群数量下降可能会使某些猎物(如鹿)数量失控,进而影响植被,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一个物种的改变会连锁影响其他生物和整个生态系统。
3. 林线分布的影响因素:甲地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可能是由于其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显著,带来丰富的水热条件,使得林线分布的海拔较高。而乙地河谷和平地少有森林分布,可能是由于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或冻土发育导致排水不畅,限制了森林的生长。
4. 湖泊对环境的影响:贝加尔湖的冰层厚度和封冻期长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纬度、湖泊面积、风速等。湖冰的形成和融化会影响湖区气温,冬季结冰时反射太阳辐射,使气温降低;春季融冰时释放热量,可能使气温升高,从而减小气温年较差。此外,冰层的蒸发也会增加空气湿度。
5.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互动:氮沉降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一种影响,可能导致植被生物量和结构发生变化。实验数据显示,随着时间推移,灌木植物的地上生物量略有下降,而草本植物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都在增加,表明氮沉降可能导致两类植物的竞争格局改变。
综合以上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涉及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气候、生物、土壤、地形等,以及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在高考地理复习中,掌握这一知识点对于理解和解答相关问题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案例,我们可以深入理解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从而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地球上的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