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重心**:物体的重心并不一定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而是物体各部分重力的合力作用点。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不一定在物体几何中心。
2. **力的合成与分解**:两个力的合力范围在两力之和与两力之差的绝对值之间。若两个分力分别为50N和60N,合力可以是35N。当两个分力大小相等时,它们的合力大小可能等于分力大小,也可能等于0(即两力相互抵消)。
3. **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房价上涨减缓类比为物体速度增加而加速度减小,意味着速度增加的趋势在变缓。
4. **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表明,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方向一致。因此,加速度为零时,合外力不一定为零。
5. **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因此,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较大,且不论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其惯性不变。惯性不会导致物体改变运动方向,所以汽车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冲,而非向车尾倾倒。
6. **自由落体运动**:树叶从5m高处下落,考虑空气阻力,实际下落时间通常比无阻力的自由落体时间长,所以可能的时间范围在几秒钟内,答案可能是D。
7. **动量守恒**:质量为m的木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取决于摩擦力和初速度。如果再粘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整体质量变为2m,但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因此滑行距离是原来的两倍,答案是B。
8. **单位转换与物理关系**:题目给出的单位组合可以用来构建物理公式。"m/s"是速度的单位,"m"是长度的单位,"s^-1"是频率的单位。正确的关系式应该是加速度a,即速度的变化率,所以答案可能是A,因为a=Δv/Δt。
9. **静摩擦力与压力**:在半球体上的物体,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使物体保持在曲面上。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与重力分量平衡,因此摩擦力大小与重力的分量成正比,与半径和角度有关。根据题意,无法直接计算出摩擦力的具体数值。
10. **弹性势能与简谐振动**:两木块中间的弹簧在匀加速运动时伸长或缩短,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当系统匀加速时,两木块间的距离会改变,具体距离需要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胡克定律来求解。
11. **匀减速直线运动**:汽车刹车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负。6秒末的速度可以通过v=v0+at计算,6秒内的位移利用x=v0t+(1/2)at^2。位移中点的速度是平均速度的两倍,而停止前最后几秒的位移之比符合匀减速运动规律。
12. **s-t图与v-t图**:s-t图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v-t图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物体A、B的s-t图平行,表示它们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3秒内位移为15m,C和D的v-t图表示它们在3秒时速度相等,但不能确定C是否追上D,因为不知道它们的初始位置。
13. **力的平衡**:工人悬挂在绳索上,受到重力、绳索拉力和墙壁的弹力作用。由于平衡,重力沿绳索方向的分力与绳索拉力相等,垂直于绳索方向的重力分力与墙壁的弹力相等。
以上是高一物理试题中涉及的主要知识点解析,涵盖了力学中的重心、力的合成与分解、加速度、力与运动的关系、惯性、自由落体、动量守恒、单位转换、静摩擦力、弹性势能、匀减速直线运动、s-t图与v-t图分析以及力的平衡等多个方面。这些知识是高中物理的基础,对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