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物理量的基本概念:
-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随形状、位置、状态的改变而改变,但受温度影响(如水在0~4℃时的反常膨胀)。
- 密度:物质的质量与其占据的体积之比,单位通常为kg/m³或g/cm³,密度不受外部力影响,只取决于物质的种类。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由物体的质量和地球引力加速度决定,公式为F=mg,其中F是重力,m是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在地球表面一般取10N/kg)。
- 体积:物体占据的空间大小,与形状和内部结构有关。
2. 天平的使用:
- 天平的使用时应将其放置在水平工作台上,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 调节横梁平衡前,需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确保初始状态无偏移。
- 称量时,待测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以进行质量比较。
- 观察天平平衡时,不必等待指针完全静止,只需看到指针在两侧摆动幅度相等即可。
3. 原子核结构: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而不是由夸克组成。
- 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中性的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 夸克是比质子和中子更小的基本粒子,是构成质子和中子的成分。
4.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 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实验中可通过带电小球的位置变化来探究这一规律。
5. 分子运动论:
- 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例如樟脑丸的气味扩散就是分子扩散的体现。
- 分子运动与宏观现象(如树叶落下、车辆移动、灰尘飞舞)不同,后者属于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
6. 分子间作用力:
- 当水和酒精混合时,体积减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混合后减少了分子间的空隙。
7. 力的概念:
-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
-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物体同时也会对地球产生反作用力。
- 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即力的对称性。
- 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例如磁力。
8. 减小摩擦:
- 减小摩擦的方法通常包括降低接触面粗糙度、使用滚动代替滑动、润滑等。
9. 浸泡物体的质量计算:
- 金属块在酒精中排开的体积等于溢出酒精的质量除以酒精的密度,同理在水中亦然,但水的密度大于酒精,故排开水的体积可能小于或等于排开酒精的体积,所以溢出水的质量可能是16g或20g。
10. 推动力的来源:
- 当桨划水时,水对桨产生反作用力,即推动力,使船前进。
11. 弹力的产生条件:
- 弹力必须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并且要有形变,即物体直接接触、挤压并形变。
12. 水的反常膨胀:
- 水在4℃时密度最大,这是水的特性,高于4℃时水的密度随温度上升而下降。
二、填空题部分(略)
这部分主要考察了基本物理量单位、力的作用、民间谚语中的物理原理、力的效果与力的作用点、密度单位转换、物体浮沉条件、天平的读数以及质量与密度的计算等内容。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初中物理的基础概念,是学习物理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