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这篇随堂练习涉及的是高中语文的内容,主要围绕《荆轲刺秦王》这一历史故事展开,这是新人教版必修1的一篇课文。课文内容包括对文言词汇的理解、句子翻译以及对文章结构和人物性格的分析。
一、文言词汇
1. 王翦(jiǎn):战国时期秦国名将。
2. 谒(yè):拜见。
3. 揕(zhèn):刺。
4. 拊(fǔ):拍打。
5. 淬(cuì):淬火,这里指淬剑。
6. 濡(rú):沾湿。
7. 忤(wǔ):违背。
8. 徵(zhǐ):古音调之一。
9. 瞋(chēn):瞪眼。
10. 陛(bì):宫殿的台阶。
11. 卒(cù):突然。
12. 箕(jī)踞(jù):两脚张开,形似簸箕的坐姿。
13. 被八创(chuāng):受了八处创伤。
14. 樊於(wū)期:人名,燕国将领。
15. 扼(è):握,掐。
16. 眩(xuàn):眼花,头晕。
17. 夏无且(jū):人名,秦始皇的御医。
二、文章结构与内容把握
课文分为多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围绕荆轲刺秦王的背景、计划及其实施展开。荆轲在太子丹的请求下,准备去刺杀秦王,展现了荆轲的勇毅和智谋。接着,荆轲与樊於期的对话揭示了荆轲的侠义精神,樊於期为国捐躯的决心。易水送别的场景描绘了壮士出征的悲壮气氛。
三、文段分析
1. 荆轲刺秦王的背景是燕国面临秦国的侵略威胁,荆轲的计划展示了他深思熟虑和果断的性格,太子丹的“不忍”反衬出荆轲的义无反顾,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
2. 在荆轲与樊於期的对话中,荆轲以国家大义说服樊於期,表现出他的智勇和说服力,而樊於期的慷慨赴死,体现了他的忠诚与勇气。
四、文言知识积累
1. 遇(yù):对待。
2. 深(shēn):严厉。
3. 涕(tì):眼泪。
4. 解:解除。
5. 揕(zhèn):同上。
6. 然则:那么。
7. 有意:有意愿。
8. 见陵:被欺凌。
9. 濡(rú):同上。
10. 偏袒(tǎn):袒露一只臂膀。
11. 乃前:走上前。
12. 函(hán):用盒子装。
13. 居远:离得很远。
14. 迟:认为迟缓。
15. 辞决:告别。
16. 白衣冠: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表示哀悼或送行。
17. 为(wéi):发出。
18. 上:向上。
19. 已:停止。
20. 顾:回头看。
五、句子翻译
1.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父母和同族的人都被杀害或没收为奴。
2.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樊於期袒露一只胳膊,握住手腕上前说:“这是我日日夜夜咬牙切齿、捶胸痛恨的事,今天才听到您的教导!”
3.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我每次想起,都会痛入骨髓,只是不知道有什么办法罢了。
4.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来送荆轲。
六、文段分析
1. 荆轲能说服樊於期献身,是因为他以国家大义打动了樊於期,展现了他的口才和情感感染力。
2. 荆轲怒斥太子是因为太子的担忧影响了刺秦计划的执行,这表明荆轲对任务的专注和对时间紧迫性的认识,同时也显示了他的直率性格。
3. 易水送别的描写通过壮士高歌、众人哭泣等细节,渲染出悲壮的氛围,突出了荆轲英勇赴死的决心。
总结:本篇随堂练习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荆轲刺秦王》中的文言词汇、句子翻译和人物性格分析,旨在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和对古代历史人物的品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