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解析】
1. 区域划分:四川省某中学的高二地理试题涉及到地理区域的划分,例如将生态功能区按一定标准分为ab、bf、ce、dg等,这些区域的划分是根据地理环境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的,旨在保护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2. 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影响:试题中提到半干旱地区和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差异,揭示了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如草原放牧区和农业区的形成,表明气候、水资源等因素决定了区域的适宜发展类型。
3. 民居与地理环境关系:不同的民居类型(如冰雪穴居、半穴居、傍水而居、圆形石屋)反映了其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地理条件,如温度、降水、风沙等,人们会根据环境建造适应的住所。
4.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遥感技术在实时获取植被生长状况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监测植被覆盖、生长状态等信息,为生态保护和农业管理提供依据。
5. 区域特征与差异:试题中的区域(甲、乙、丙、丁)之间的差异大,这表明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区域内部的同质性和区域间的异质性。
6. 河流水文特征:不同区域的河流有不同的水文特征,如水位季节变化、流量、含沙量、结冰期等,这些特征与气候、地貌等因素紧密相关。
7.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在应对自然灾害如水灾时,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收集和处理数据,用于灾情评估和救援决策。
8. 地理文化景观:诗句描绘的景观(如榕树、瀑布、石头城、布依族)反映了云贵高原的特色地理环境和人文风情。
9. 地域差异与景观:图中各区域的连线展示了不同地域的典型景观,如梯田、草原、竹林、茶园,反映了中国的地理空间差异。
10. 河流水文特性:不同区域的河流水文特征各异,如①区河流可能受季风影响,水位季节变化大;②区河流可能有春季积雪融水形成的春汛;③区河流可能流经沙质土壤,含沙量较大;⑥区可能位于山区,河流径流季节变化较小。
11. 地形与气候变化:从金黄落叶到树木葱郁的转变,可能反映了从北方温带地区到南方亚热带地区的气候变化,对应着从②到④的过渡。
12-13.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遥感技术用于洪水淹没情况的快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则用于灾害信息的统计和分析。
14. 荒漠化的主要驱动力:人类活动(如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是荒漠化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而非自然环境本身。
15-17. 荒漠化防治策略:塔里木盆地应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防治荒漠化;江南丘陵的红漠化问题与黄淮海平原的土地贫瘠问题都需改良土壤;“三北”防护林体系主要用于防治风蚀荒漠化。
18. 土壤改良:江南丘陵和黄淮海平原发展种植业时,需要改善土壤质量,如增加肥力、改善酸碱度或排水条件。
19-20. 不同地形与能源消费:结合图中信息,可以分析丘陵地带地形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以及平原地区如何通过调整能源结构来改善环境。
该试题涵盖了地理区域划分、环境与区域发展、民居与环境适应、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河流水文、地域景观、气候变迁、荒漠化防治、地形对农业和能源利用的影响等多个方面的地理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