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流星落在月球上,没有空气介质传播,宇航员听不到声音,因为月球上无空气,声音无法传播(C选项正确)。
2.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别:音调取决于频率,响度取决于振幅,音色则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题目中提到的波形图和不同瓶子发出的声音,表明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可以变化的(例如甲、乙的音调和响度可能不同,而丙、丁的音色和响度也可能不同)。
3. 噪声的控制:中考期间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选项正确);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是探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与声音产生原因无关;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关闭教室门窗是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4. 声音的特性:音色是区别不同声音的主要依据,因此"乡音无改"指的是音色不变,而非音调(A和D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
5. 声音的振动:通过吹瓶口发声,是瓶内空气振动产生的声音,音调由空气柱长度决定(C选项正确,A和B选项错误)。
6. 物体振动与声音: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能感知到音叉的振动,这用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A选项正确)。
7. 声速与传播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通常比空气中快(B选项错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选项错误)。
8. 声音的产生:只有振动的物体才能发声,故B选项正确。
9. 控制噪声:关闭教室门窗与图示标志都是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C选项正确)。
10. 噪声处理:对洗衣机振动产生的噪声,最合理的处理是在声源处减弱,即放平衣物(A选项正确)。
11. 超声波的应用:B超利用超声波,能传递信息,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2. 识别声音:人可以通过音色辨别不同人的声音,根据响度判断距离。
13. 声波的作用与噪声监测:警报声传递信息,噪声监测装置显示的是噪声的响度,单位为分贝(dB)。
14.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由声带振动产生,通过空气传播,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5. 声音的特性:唱歌时喉头振动,增大音量是增大声音的响度。
16. 共振与声音的能量:声音能传递能量,声音通过空气传到红酒杯,通过控制声音的频率使其与红酒杯共振,调节的是音调,使红酒杯的振幅达到最大破碎。
17. (题目不完整,无法提供相应知识点)
本章声现象涉及的知识点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噪声的控制,超声波的应用,以及共振现象等。通过题目中的各个问题,我们可以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及其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