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大气受热过程:大气受热过程主要涉及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逆辐射四个环节。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能量的主要来源,当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部分被大气吸收、反射和散射,剩余部分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会向大气释放地面辐射,其中部分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吸收,转化为大气逆辐射,将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2. 地方时与经度关系:地方时是根据太阳高度角计算出来的,太阳在当地正午时分(12点)达到最高点。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通过分析太阳辐射的日变化曲线,可以推算出地理位置的经度范围。
3. 云海的形成与大气热力环流:云海通常在山谷中形成,当夜晚山谷中水汽上升遇冷凝结,形成云雾,如果水汽充足且气温条件适宜,就会形成云海。这与山谷风的夜间模式相吻合,即夜间山坡冷却,空气下沉,而山谷中的暖湿空气上升,形成上升气流。
4. 地膜覆盖技术:不同颜色的地膜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透过率不同。白色地膜反射率高,可以减少地面辐射的损失,起到保温作用;黑色地膜吸收能力强,可以减少光照,抑制杂草生长。
5. 极地生态变化:南极半岛的“西瓜雪”现象是由气温升高导致极地雪藻微生物活跃,大量繁殖使雪呈现红色,增加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加速了雪的融化,影响了南极的生态环境。
6. 霜冻与气候因素:初霜和终霜出现的时间与纬度、地形和海洋影响有关,其中纬度是最根本的因素,纬度越高,霜冻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越长。霜冻通常在夜间发生,因为夜间地面失去热量快,若空气湿度大且地面温度低于0℃,则容易形成霜。
7. 霜冻对农业的影响:霜冻会降低地面温度,加速农作物表面的水分凝固,形成冰晶,可能导致农作物受损或死亡,对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夜间多云和微风可以减轻霜冻的危害,因为云层可以阻挡地面热量的快速散失,微风能促进空气混合,减小地面降温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