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人体体液的组成与分类:
人体的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进一步分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细胞内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则包括包围细胞的液体,如血浆(血液中的液体部分)、组织液(存在于细胞间隙中的液体)和淋巴液(淋巴管内的液体)。图示中①-⑤分别代表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和细胞外液。
2. 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内环境主要由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组成,包含各种离子(如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抗体、纤维蛋白原、CO2、胰岛素等。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过氧化氢酶通常也在细胞内,而不属于内环境。因此,选项①和③包含了内环境的主要成分。
3. 血液pH的稳定机制:
人体血液的pH通常维持在7.35-7.45之间,这是通过多种缓冲对(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的作用来保持的。当血液酸碱度偏离正常范围时,这些缓冲对可以中和多余的酸或碱。此外,肾脏可以排泄过多的碳酸氢盐,神经系统调节呼吸运动也有助于维持pH平衡。但食物中的碱性物质并不能直接调节血液pH,D选项是错误的。
4.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内环境稳态对于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它确保了血液中钙盐的适量,避免肌肉抽搐;保证了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如新陈代谢过程;维持了Na+、K+等离子的浓度,对神经细胞的兴奋性起到关键作用;防止因腹泻等原因造成的水和蛋白质丧失,保持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5. 组织水肿的原因:
组织水肿通常是由于血浆蛋白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水分从血浆进入组织液,而不是由于血糖含量增高或喝水过多。组织细胞代谢减弱,产物减少时,组织液浓度也不会下降,反而可能升高,因为废物积聚。
6. 生化反应发生的场所:
内环境是细胞外液,包括血液、淋巴和组织液。蛋白质消化分解发生在消化道,不在内环境;乳酸与碳酸氢钠的反应、抗原抗体结合以及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都发生在细胞外液,即内环境。而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血浆蛋白和激素的合成则发生在细胞内。
7. 神经反射弧的理解: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图中b处给予刺激,可测到a、c处的电位变化;刺激b引起的反应是反射;3个神经元形成2个突触;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不同,取决于神经类型。
8. 短跑运动员的反应:
起跑动作是条件反射的结果,由大脑皮层参与;调节起跑的中枢是大脑的听觉中枢;该反射涉及多个中间神经元;起跑反应的快慢与大脑皮层和脊髓的兴奋程度有关,而非小脑。
9. 动作电位的产生与传导:
图中受刺激部位是A,弧线表示局部电流方向,兴奋传导方向是A→C、A→B;兴奋部位膜外在静息时呈正电位,在兴奋时呈负电位。
10. 神经元轴突传导实验:
神经元轴突与肌肉之间的连接是突触结构;双向传导意味着刺激D点,肌肉会收缩并电流表偏转两次;刺激C处,虽然电流计不会偏转,但可以推断兴奋传导方向;AC之间的传导速度比C到肌肉快。
11. 有机磷农药与蝎毒的影响:
有机磷农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影响神经递质的分解;蝎毒抑制Na+通道,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若在a处施药,乙酰胆碱释放受阻;蝎毒作用于b处,不能形成动作电位。
12. 突触结构与功能:
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是从a神经元轴突末梢到b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通过突触;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以上内容详细阐述了生物学中关于人体体液的组成、内环境稳态、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动作电位的产生与传导,以及药物对神经传递的影响等多个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