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特点:题目中提到的“恭行天罚”、“天命殛之”、“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商罪贯盈,天命诛之”等表述,揭示了夏商周时期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的特点,即王权具有神秘色彩,统治者借助天命来加强自己的权威。
2. 西周时期的宗法制与君权关系:西周的“宗”逐渐被“君”吸收,形成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反映出王权的强化和宗法制度的演变。
3. 秦始皇的终始五德说:秦始皇采用五德说,目的是为了论证其统治的合法性,即辩护政治法统,强调政权的更迭是天意的体现。
4. 秦汉时期的朝议制度:这种制度允许群臣参与军国大事的讨论,但最终决策权在皇帝,有利于皇帝在决策时集思广益,同时也起到一定的制约皇权的作用。
5.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削弱,宋初通过文官任知州等措施,削弱地方军事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6. 清乾隆年间台湾移民现象:族谱中的记载反映了大量移民在台湾繁衍生息的事实,表明清乾隆年间两岸居民的交往较为频繁。
7. 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发现九鼎:九鼎是周天子的象征,诸侯墓中出现九鼎,暗示了春秋时期礼乐制度的破坏和分封制的瓦解。
8. 明神宗时期的内阁制度:内阁权力的扩大,部分皇权转移到内阁手中,但内阁并非正式的行政机构,而是辅助皇帝决策的咨询机构。
9. 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这表明当时存在大规模的集体劳作,可能反映了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10. 明清江南地区的农业经济:农户在蚕丝收获后的收入超过粮食,显示出农户对家庭副业的依赖,农业经济多样化发展。
11. 汉代周亚夫被治罪的原因:周亚夫购买皇家葬器的行为侵犯了皇权的神圣性,被认为是对皇权的冒犯。
12. 明代进入“近代社会的前夜”:最能支持这一判断的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萌芽现象,标志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
13. 宋代人口增长的地域差异:南方人口快速增长,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宋代经济重心已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14. 年外交礼仪的辩论:言论体现了平等友好的外交理念,主张不应强迫外国使臣遵循中国传统礼仪。
15. 《韩非子》中的奖赏事件:赵襄子的奖赏体现了他重视忠诚与关键时刻的表现,而非只看表面的功劳,反映出战国时期领导者的用人之道。
以上内容详细解析了各个题目中涉及的历史知识点,包括古代政治制度、社会变迁、经济结构、思想文化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