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解析】
1. **人口迁移与交通方式变化**:题目中提到的民工返乡交通方式的变化,从“摩托大军”转变为驾驶私家车,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更多人有能力购买私家车并负担起长途驾驶的费用。
2. **人口迁移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春节返乡交通方式的变化,反映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同时,这种变化可能增加了中西部地区农村的交通压力,因为更多人选择自驾回家,但并未提及对珠三角地区城市空城化或产业转移的影响。
3. **人口迁移目的**: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追求更高的经济待遇,这与城乡经济差异、就业机会等因素紧密相关。
4. **资源人均占有量比较**:题目中提到的三类资源(耕地、矿产、水资源)人均水平排序,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应该是矿产 > 水资源 > 耕地,因为我国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但水资源和耕地相对紧张。
5. **资源合理利用**:合理利用资源的例子包括施行“休渔”政策以保护海洋生态,煤炭脱硫后再燃烧以减少环境污染,适度开采地下水以平衡供求关系。而退耕还林、山地陡坡修筑梯田、围湖造田可能引发环境问题,不是合理利用的体现。
6. **人口年龄结构与移民**:根据人口年龄结构图,可以推断出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因为年轻人口比例相对较高。
7. **人口迁移原因**:人口迁移通常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如工作机会、生活质量等。
8. **国家人口迁移特征**:结合人口年龄结构和选项,该国可能是德国,因为德国是发达国家,且有大量外来移民。
9. **环境人口容量**:资料反映了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进步,人类对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环境人口容量也会相应变化。
10. **环境容量的特性**:环境人口容量在一定历史阶段和范围内具有相对确定性,这意味着在特定条件下,环境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是有限的。
11. **人口迁移状况**:根据各国人口迁移特点,可能对应的是美国(①)、德国(②)、俄罗斯(③)、日本(④),因为美国接纳大量移民,德国面临人口老龄化,俄罗斯人口外流,日本则人口老龄化严重。
12. **文化因素影响人口分布**:旅外华人聚集过节受民族文化影响,体现了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13. **逆城市化因素**:逆城市化现象与郊区基础设施完善、环境质量追求和交通联系便捷有关,而与农民工进城务工数量增多无关。
14. **城市功能区分布**:一般来说,城市功能区的分布顺序是从市中心向外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因此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15. **房地产广告词**:描述优美自然环境的广告词应为“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强调居住环境的优美。
16. **城市建设对水文的影响**:城市建设可能导致汛期洪峰流量加大,因为硬化的地面减少了雨水下渗,加快了地表径流。
17. **城市径流变化原因**:城市化后地面径流增加主要是因为降水下渗量减少,由于城市硬化表面增多,雨水无法有效渗透。
18. **城市形态变化因素**:城市地域形态的显著改变主要受交通发展影响,如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的建设。
19.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措施**:修建卫星城镇和环城公路是有效缓解城市拥堵的策略。
20. **城市道路布局因素**:莫斯科城市道路网络布局的主要形成因素是城市规划,与地表形态、经济水平、环境质量等都有关系。
21. **城市道路布局与城市性质**:“没”字后面的内容不完整,但从题目中给出的部分来看,莫斯科城市道路网络布局考虑了城市性质和城市规划。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人口迁移、资源利用、城市化、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多个方面,都是高中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