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酸雨的定义**: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而非简单地指pH值小于7的雨水。酸雨主要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物质与水蒸气结合形成酸性物质导致。
2.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在卤族元素中,氟的非金属性最强,所以HF是最稳定的氢化物;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如硫酸盐的溶解性,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对于同一主族元素,一般而言,原子半径越大,其氢化物稳定性越差,因此H2Se不如H2S稳定。
3. **化学用语的正确使用**:氯化铵的电子式需要表示出阴阳离子间的连接,而选项A不完整;重氢负离子H-的结构示意图为一个带负电荷的氢原子,选项B正确;次氯酸的结构式应为H-O-Cl,选项C错误;中子数为19的钙离子,钙的质子数为20,因此该离子为Ca2+,选项D正确。
4.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碳酸氢铵与过量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氨水,选项A错误;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选项B中氢气的生成比例错误;二氧化碳通入水玻璃(硅酸钠溶液)生成硅酸沉淀和碳酸钠,选项C正确;氯气通入水生成HCl和HClO,选项D中生成的次氯酸未电离。
5. **化学概念辨析**:11g水中含有中子数为6NA,但水分子由H和O组成,中子数不是固定的;H2O和D2O互为同位素的氢的水合物,不是同素异形体;O2和O3是氧元素的两种不同形态,是同素异形体;金刚石和石墨之间的转化涉及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改变,是化学变化。
6. **判断金属性强弱的依据**:金属甲能与乙的盐溶液反应,可能说明甲的还原性强,但不一定说明金属性更强;常温下与浓硝酸的反应情况并不能直接反映金属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原子半径较小的金属,金属性通常较弱;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半径越小,金属性越弱。
7. **新元素的推测**:第116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由于其原子序数大于86,应位于p区,可能是卤族元素的同族元素,但不一定是非金属,因为同族元素从上至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它可能不易与氢气化合生成稳定的气态氢化物,因为卤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
8. **核素与电子数的计算**:已知R的阴离子Rn-的核外电子数为x,则R的原子核内电子数为x-n,中子数为N,原子质量数=A=N+x+n。WgR原子的物质的量为W/(A*g/mol),则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W/(A*g/mol) * (x-n) mol。
9. **反应物用量对反应的影响**:NaAlO2溶液与CO2反应,CO2过量生成HCO3-,不足生成Al(OH)3;H2S与NaOH溶液反应,NaOH过量生成Na2S,不足生成HS-;Fe与稀硝酸反应,Fe过量生成Fe(NO3)2,不足生成Fe(NO3)3;S与O2反应只生成SO2,不受反应物量影响。
10. **实验现象与结论**:Cl2的水溶液导电是因为生成了离子,但Cl2本身是非电解质;SO2通入硝酸钡溶液中生成的白色沉淀是BaSO4,因为SO2被氧化;NaHCO3与NaAlO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HCO3-的酸性强于Al(OH)3;白磷自燃说明其容易氧化,而N2与O2反应条件苛刻,不能说明非金属性P>N,因为N2的双键稳定。
11. **氧化还原反应与沉淀计算**:Fe和CuO与硝酸反应生成NO,NO的物质的量可计算硝酸的还原部分。剩余的硝酸与Fe和Cu生成硝酸盐,然后与NaOH反应生成沉淀。要使所有金属离子完全沉淀,需要计算出Fe和Cu对应的硝酸盐完全转化为氢氧化物所需NaOH的物质的量,考虑到硝酸有剩余,因此至少需450 mL的NaOH溶液。
12. **热化学反应的理解**:反应是否容易发生与反应热无关;反应条件与反应热没有必然联系,吸热反应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自发;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与反应物的量有关,因此反应热不能单纯比较。
以上是对题目中涉及的化学知识点的详细解释,涵盖了酸雨、元素周期律、化学用语、离子方程式、化学概念、元素性质推测、核素计算、反应物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现象与结论分析以及热化学反应等多个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