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是地理学中的重要课题,尤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在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中,主要探讨了农业生产的选址依据和影响因素,以及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1. **农业区位的含义**:农业区位是指农业生产的地理位置,它涉及到农业景观的差异,比如P42的图3.1和图3.2所示的不同农业生产活动。农业区位不仅取决于土地利用,还与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2. **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是自然因素中的关键,它们决定了农作物的种类、产量和质量。例如,气候的热量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和生长期,降水影响农业类型,光照影响农作物的产量,温差影响品质,地形和土壤则影响作物的选择。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条件、政策支持和劳动力等,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农业的类型和规模。
3.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与不变**:农业区位因素并非一成不变,自然因素相对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如市场、交通和技术等变化较快。例如,科技进步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改变了农作物的种植范围和产量。
4. **农业地域的形成**:农业地域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背景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具有相似的农业结构、生产方式、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例如,同一农业地域内的农作物种类、种植模式、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都具有共性。
5. **农业地域类型**:世界各地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如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结合了畜牧业和种植业,具备高效和灵活的特点。这种农业模式的优势在于能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同时,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发达的交通网络为其提供了竞争优势。
6. **农业地域类型的影响因素**: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成功在于适宜的气候、广阔的耕地、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灌溉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如地广人稀、市场广阔、机械化程度高和政府支持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7. **农业发展的限制性与主导因素**:了解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有助于找到改善措施,如新疆的绿洲农业,水源是其限制性因素。而主导因素,如气候对某些农业地域的形成至关重要,一旦满足了限制性因素,该因素就会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农业区位选择是一个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过程,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则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全球农业布局和区域差异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