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解析】
1. 宗法制:题目中的“祭祀祖先的观念源远流长”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宗法制,这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它规定了家族内部的等级关系和继承制度,强调尊祖敬宗,维护家族的稳定和团结。
2. 分封制瓦解:描述中提到的“鲁君朝贡次数”的变化,反映了周王室权威的削弱,各诸侯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变化,这是分封制逐渐瓦解的体现。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诸侯对周王有朝贡和军事义务,但随着诸侯国实力增强,独立性加大,分封制的权威受到挑战。
3. 宗族观念:中国人强调姓在名前,强调家族和宗族的重要性,这反映出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深厚,家族的延续和宗法秩序被高度重视。
4. 宗法分封制:《诗经》中的名句,如“大宗维翰”等,直接反映了宗法分封制的内涵,它是西周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通过分封土地和人口给王室子弟和功臣,建立了一种层层分封、等级森严的政治体系。
5. 周朝封侯条件:在商周时期,封侯通常授予贵族或有功之人,而平民很难获得这样的地位,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
6. 中央集权制:提到的“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指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全国的控制,包括郡县制的设立,削弱地方势力,强化中央权力。
7. 皇帝制度:秦朝以前,印信并无特定规定,秦朝以后,皇帝的印被称为玺,显示出皇权的独尊和至高无上。
8. 秦朝制度:四方古印文显示了“皇帝”一词的出现,以及秦朝统一文字的政策,但秦朝并未实行郡国并行制,而是实行郡县制。
9. 三公九卿到明代:明代废除丞相,标志着中央官制的三级制度结束,皇权进一步集中。
10. 科举制的影响:宋代科举制的实行,使更多人有机会进入仕途,改变了社会的价值取向,人们更加重视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地位,而非从事其他职业。
11. 丞相权力分散:从秦汉至宋,丞相一职的演变反映了皇权的加强,丞相权力被分散,以削弱其对皇权的威胁。
12. 选官制度变迁: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依次是功绩(军功授爵制)、品行才学(察举制)、门第声望(九品中正制)、考试成绩(科举制)。
13. 宦官专政的根源:明朝宦官专政的根本原因在于皇权的高度集中,皇帝利用宦官制衡外廷官员,但最终导致了宦官权力的膨胀。
以上知识点详细解析了试卷中涉及的历史制度和思想,包括宗法制、分封制的瓦解、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皇帝制度、选官制度的演变以及明朝宦官专政的现象及其成因。这些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要素和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