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安全技术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如何保护物联网(IoT)系统的三个关键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以应对各种安全威胁。感知层作为数据的源头,包含各种传感器、RFID标签、GPS设备和智能终端,它们可能面临的威胁包括设备被物理破坏或未经授权的修改。网络层则涉及数据传输,可能的接入方式多样,如无线局域网、蓝牙、WiMAX等,此层的安全目标是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防止窃听和篡改。应用层则是处理和利用感知层获取的数据,提供智能服务,如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这一层的安全挑战主要在于数据融合处理的隐私保护和业务平台的安全。
安全需求分析通常包括物理安全、设备安全、信息数据安全、认证技术、访问控制和攻击检测等方面。物理安全关注远程部署的物联网设备免受盗窃或破坏。设备安全涉及到设备配置文件的保护和设备更新维护的安全性。信息数据安全要求保护数据在采集、传输和处理过程中不被泄露,特别是敏感的私有信息。认证技术是防止默认密码或弱密码导致的未授权访问,而访问控制旨在限制对物联网设备的非法访问。攻击检测则需要防备DDoS攻击、病毒和高级持续性威胁(APT)。
针对物联网安全问题,相关安全技术包括改进和应用现有的互联网安全技术,如防火墙技术,需要扩展到物联网的特定协议,如Modbus和PROFIBUS等。此外,鉴于物联网设备的多样性、资源限制和缺乏内置安全设计,需要开发新的安全技术,例如轻量级加密算法、设备身份验证机制和协议安全增强。漏洞挖掘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物联网服务平台、协议和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漏洞挖掘,提前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以抵御黑客攻击。
物联网安全的未来挑战包括设备的固件安全、安全更新机制、隐私保护策略的制定以及标准统一等。随着物联网的持续发展,安全技术必须不断演进以应对不断演变的威胁,确保物联网的健康发展和用户数据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