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是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与数据传输。第五版《计算机网络》第四章主要探讨网络层的功能、服务以及相关的协议。网络层是互联网协议栈中的核心层次,它向上提供了两种主要服务: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服务和无连接的数据报服务。
1. 面向连接的服务通过预先建立的路径来传输数据,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如ATM和帧中继网络。优点在于能提供服务质量保证,包括无错误、丢失、重复和失序的分组传输,以及时间限制。但这种服务的缺点是需要复杂的路由器和较高的网络成本。
2. 无连接的服务,如IP,不预先分配资源,而是尽最大努力交付数据,不保证服务质量。优点是网络资源利用率高,但可能导致数据包丢失、重复或顺序混乱。
网络互连的实际意义在于扩大资源共享范围和通信区域。进行网络互连时,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地址转换、分组大小限制、接入机制、超时控制、差错恢复、状态报告、路由选择、用户接入控制、服务类型以及管理与控制方式等。
中间设备是实现网络互连的关键,它们在不同层次上起作用:
- 转发器(物理层):增强信号,使信号能在更长距离内传输。
- 网桥(数据链路层):隔离冲突域,实现不同局域网之间的数据传输。
- 路由器(网络层):根据IP地址进行网络间的数据包转发。
- 桥路器(网桥和路由器的结合体):结合两者功能,既处理数据链路层信息,也处理网络层信息。
- 网关(网络层以上):处理更高层次的协议转换,如应用层协议。
网络层的一些关键协议有:
- IP协议:提供基本的网络互连,让不同性能的网络对用户透明,是TCP/IP体系的核心协议之一。与之配合的有ARP、RARP和ICMP等。
- ARP(地址解析协议):将IP地址转换为对应的硬件地址,用于同一局域网内的通信。
- RARP(反向地址解析协议):相反地,将硬件地址转换为IP地址,主要服务于没有IP配置能力的设备。
- ICMP(Internet控制消息协议):用于发送错误报告和查询信息,提高IP数据包的成功交付。
IP地址分为五类:A、B、C、D、E类。其中,A、B、C类用于标识主机和网络,D类用于多播,E类保留。每个类别的地址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网络号标识主机所在的网络,主机号标识主机本身。IP地址的特点包括分等级结构、可动态分配主机号、支持多归属主机、以及网络号和主机号的区分。
根据IP地址规定,可以计算出各类网络的可用网络数和主机数。例如,A类网络中,网络数最多126个,主机数最多16777214个;B类网络中,网络数最多16384个,主机数最多65534个。
网络层在计算机网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定义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方式,还涉及到了多个关键协议和网络互连设备,这些都是构建和维护现代互联网的基础。理解这些概念和技术对于从事IT行业的人来说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