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与计算机通信答案(第10章)"
本资源摘要信息涵盖了数据与计算机通信的第10章内容,主要涉及电路交换、虚电路分组交换和数据报分组交换三种通信模式的时延分析、星形拓扑、环形拓扑和完全连接拓扑等网络拓扑结构。
电路交换是一种传统的通信模式,它需要建立电路并占用专用通道,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实时性。然而,电路交换存在额外开销,包括呼叫过程和电路拆除过程。同时,电路交换也存在线路利用率低的问题,因为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线路经常处于空闲状态。
虚电路分组交换是一种基于包交换的通信模式,它可以提高线路利用率,因为每条链路可以供多条虚电路或多个目的地址的数据报分时共享。在虚电路分组交换中,端到端时延的计算公式为 S + {P × [L | (P -H)] + P × (N -1) + [L mod (P -H) + H]} / B + D × N,其中P是固定长度,L是数据报的长度,H是报头的长度,N是跳数,B是链路带宽,D是传播时延。
数据报分组交换是一种基于包交换的通信模式,它可以提高线路利用率和网络的灵活性。在数据报分组交换中,端到端时延的计算公式为 {P × [L | (P -H)] + P × (N -1) + [L mod (P -H) + H]} / B + D × N。
在比较电路交换、虚电路分组交换和数据报分组交换三种通信模式时,发现当N=1,S1=S2,且P=L+H时,电路交换和虚电路分组交换的时延相等。当P 很长时,可以忽略H的影响。当P 不够长时,可以设定S1=S2+H/B。在虚电路分组交换和数据报分组交换中,当S2=0,且数据报的每个分组采用与虚电路相同的路由时,时延相等。在电路交换和数据报分组交换中,当N=1,P=L+H;且 S1=H/B时,时延相等。
在网络拓扑结构方面,星形拓扑、环形拓扑和完全连接拓扑是三种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星形拓扑中,每个节点连接到中心节点,因此跳数最多为2,最小为2,平均跳数为2。环形拓扑中,节点数N为偶数时,平均跳数为,节点数N为奇数时,平均跳数为。在完全连接拓扑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跳数都为1。如果将站点接入端节点的链路也算作一跳,则以上各小问的答案分别为:星形拓扑平均跳数为4,环形拓扑的平均跳数为,完全连接拓扑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跳数都为1。
本资源摘要信息涵盖了数据与计算机通信的第10章内容,涉及了电路交换、虚电路分组交换和数据报分组交换三种通信模式的时延分析、星形拓扑、环形拓扑和完全连接拓扑等网络拓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