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实践环节,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造和运行机制。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需要基于简单的计算机模型进行操作,包括设计和调试微程序,实现特定的机器指令。下面将详细阐述实验的核心知识点。
一、实验目标:
1. 组建简单的计算机模型:通过掌握各部件的功能,如数据总线、指令寄存器、地址寄存器、程序计数器等,构建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模型。
2. 理解微程序控制器:研究微程序如何控制模型机的运行,了解计算机动态工作过程。
3. 设计和调试机器指令:定义并实现五条机器指令,编写相应的微程序,并在实际环境中进行调试。
二、实验要求:
复习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预习相关知识,准备实验设备,如EL-JY-II型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验系统。
三、模型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模型机采用16位数据总线,8位指令、地址和程序计数器。在执行指令时,数据总线上的数据会被送入相应的寄存器,但只有低8位有效。每条机器指令由一系列微指令组成,形成微程序。实验中涉及的操作包括:
- 存储器读操作(MRD):用于从RAM中读取数据。
- 存储器写操作(MWE):用于向RAM写入数据。
- 启动程序(RUN):开始执行程序。
四、实验内容与分析:
实验中,学生需要设计微地址形成电路,根据给定的逻辑表达式分析微地址转移方向。例如,P1测试时,微地址会根据测试结果进入不同的微地址单元,执行相应操作。同样,P4测试则根据CA1、CA2的状态决定是读、写操作还是直接运行程序。
五、机器指令执行过程:
实验要求学生分析并执行五条自定义的机器指令,这通常涉及指令的取指、译码、执行等步骤。通过调试微程序,确保指令的正确执行。
这个实验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重要实践部分,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后续的系统设计和编程打下坚实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还要具备逻辑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技巧,以实现高效稳定的计算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