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它涉及计算机硬件的各个组件及其相互作用。下面将详细解析题目中的关键知识点。
1. **存储器要求**:存储器需要具有高速度、大容量和低成本的特点。为了同时满足这些需求,计算机采用了多级存储体系,包括高速缓存(Cache)、主存(RAM/ROM)和外部存储器(硬盘、SSD等),形成了层次结构,以平衡速度、容量和成本的关系。
2. **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遵循冯·诺依曼结构,即存储程序并按照程序顺序执行。指令和数据存储在同一个存储器中,CPU按照存储的指令序列逐条执行。
3. **信息流**:取指周期中,CPU从内存读取的是指令流;执行周期中,根据指令可能读取的是数据流,例如操作数。
4. **寻址方式**:如果存储器内容是操作数的地址,那么这是间接寻址方式。
5. **单地址指令**:在单地址指令中,如果要进行两个数的运算,通常会有一个地址码指明的操作数,另一个操作数可以通过寄存器寻址、立即数寻址或其他寻址方式获取。
6. **浮点数转换**:`X = -0.5625` 转换为补码表示,需要计算其二进制形式,然后加上符号位,这里是1,因为是负数。具体计算过程需要转换为二进制,然后取反加1。
7. **微指令分段原则**:操作控制字段的分段原则包括将同类微命令分在同一段,每个小段还要留出一个状态位,用于表示微指令的顺序控制或者条件控制。
8. **DMA与CPU共享内存**:DMA控制器与CPU可以通过时间分片、DMA暂停CPU、DMA与CPU交替访问等方式共享内存,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
9. **直接映象Cache**:直接映象Cache中,主存地址的标记字段决定了Cache中的块位置,所以标记字段位数应等于log2(主存块数/Cache块数)。Cache容量等于块数乘以块大小。
10. **是非判断题**:
- (√)减少地址数目可以通过寄存器寻址实现。
- (×)一条机器指令通常由多条微指令解释执行。
- (×)CPU在中断周期中不进行中断服务,而是进入中断响应周期。
- (×)静态RAM需要电源维持信息,断电后无法保存。
- (×)DMA方式下,数据传输由DMA控制器直接完成,而不是执行I/O程序。
- (×)指令的第一个机器周期可能是取指周期,也可能是其他周期,取决于指令类型。
- (×)CPU在执行低优先级中断时,会被更高优先级的中断打断。
- (√)微程序机器级简化硬件,但可能会减慢执行速度。
- (√)CPU响应DMA请求后,内部寄存器内容通常不会被破坏。
- (×)对外设统一编址是给每个设备分配一个独立的地址,而非每个外设一个。
11. **简答题**:
-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M是一种可读写存储器,数据存取时间和存储单元的位置无关,即任意位置的数据都可以在相等的时间内访问到。
- **微程序控制器**:通过在控制存储器中存储微指令,形成微程序来产生操作控制信号。优点是设计灵活,易于修改和扩展;缺点是速度较硬连线控制器慢,因为需要访问控制存储器。
- **DMA与中断方式**:DMA不能完全替代中断,因为中断方式可以处理各种异步事件,而DMA主要用于批量数据传输,且两者在访问内存时都需要CPU协调资源。
12. **计算及设计题**:这部分涉及指令格式分析、Cache性能计算、二进制数转换以及存储器设计等问题,需要具体计算才能得出答案,这里不再详细展开,但强调这些计算题是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重要实践环节。
以上就是对计算机组成原理习题中涉及知识点的详细解析。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学习计算机硬件系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