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计算机历史:IBM-PC是在1981年推出的,这标志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
2. 计算机辅助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缩写是A),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的缩写是B),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缩写是C),计算机辅助测试(CAT)的缩写是D)。
3. 服务器类型:服务器按体系结构可以分为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和VLIW(超长指令字)等类型。刀片服务器的每个刀片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服务器单元,而非客户端。
4. 计算机技术指标: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是指系统平均能够连续运行的时间;奔腾芯片是32位的,而双核奔腾芯片也是32位的;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通常用MFLOPS(百万次浮点运算每秒)衡量;1KB等于1024字节。
5. 处理器位宽:安腾处理器是64位的,8088是16位,经典奔腾和奔腾IV是32位。
6. 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早在20世纪就有了,并非新世纪的新技术;多媒体信息中确实存在数据冗余,这是为了提高存储和传输效率;熵编码通常采用有损压缩,而源编码则可能采用无损压缩。
7. 网络协议要素:网络协议的语法规定了用户数据的格式;语义规定了协议的含义;时序规定了数据的发送顺序;接口则是协议与硬件或软件的交互方式。
8. OSI参考模型:物理层提供物理连接服务;网络层负责路由算法和分组选择;数据链路层不提供端到端服务,而是确保数据帧在链路层的可靠传输;应用层则提供如FTP、HTTP等高层网络应用服务。
9. 数据传输速率计算:1Gbps(10^9 bps)的传输速率发送125MB(125 * 1024 * 1024 字节)数据需要的时间是 125 * 1024 * 1024 / (10^9 * 8) = 125 * 128 / 10^6 秒,约等于1秒。
10. 邮件传输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用于电子邮件的传输。
11. TCP/IP与OSI模型对应关系:TCP/IP模型的应用层对应于OSI模型的应用层;TCP/IP的传输层对应OSI的传输层;TCP/IP的互联层对应OSI的网络层;TCP/IP的主机-网络层对应OSI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12.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共享式以太网采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作为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13. 以太网帧结构:在以太网的帧结构中,表示网络层协议的字段是Type/Length字段。
以上是对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2010年3月真题的部分内容的详细解析,涵盖了计算机历史、计算机辅助技术、服务器类型、技术指标、处理器位宽、多媒体技术、网络协议要素、OSI模型、数据传输速率计算、邮件传输协议、TCP/IP模型与OSI模型的关系、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以及以太网帧结构等多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构成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并在实际的网络设计、管理和维护中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