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是一份国家级的技术标准文件,由中国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并实施,主要规定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二等水准网的布设原则、测量方法和精度要求。水准测量是测量地面点高程的一种基本测量方法,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地表形态研究、地理信息获取等领域。一等水准测量和二等水准测量是国家水准测量的两个等级,其中一等水准测量精度更高,二等水准测量精度相对较低,但都必须满足一定精度要求。
在水准测量的术语方面,规范定义了多个专业术语,例如“结点”指的是至少连接三条水准测线的水准点,“水准路线”是指同级水准网中两相邻结点间的水准测线,“区段”和“测段”则分别指水准路线中两相邻基本水准点间和两相邻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此外,还有“连测”、“支测”、“接测”、“检测”、“重测”和“复测”等不同类型的测量活动,以适应不同的测量需求和精度要求。
在水准网的布设原则方面,规范提出了一等水准路线的布设应沿平缓坡度和交通不太繁忙的路线进行,并尽可能闭合成环形和网状。一等水准环线的周长根据不同地形有所不同,平原和丘陵地区为1000~1500公里,山区大约2000公里,而在困难地区则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一等水准网的复测周期为每15到20年一次。二等水准网则在一等水准环内布设,水准路线应沿公路、大路或河流布设,其水准环线的周长在平原和丘陵地区为500~750公里,山区和困难地区可适当放宽。
规范还规定了水准点的布设密度,水准路线上应每隔一定距离埋设稳固的水准点。水准点分为基岩水准点、基本水准点和普通水准点三种类型,每种水准点的间距及布设要求应依据相关规定执行。水准点的命名和编号规则也被详细说明,以确保各水准点的唯一性和便于识别。
新设路线与已测路线的连接规定了新设水准路线的起点和终点应当是已测量的同等级或更高等级水准点。当新设路线无法立即与已测路线连接时,应计划未来的连接方式。新设路线在经过或邻近已测路线时,应进行连测或接测,并按规定的精度要求进行测量。
重力测量是水准测量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高程大于4000米的区域或水准点间平均高差大于250米的测段,每个水准点都应进行重力测量。在1500~4000米的高程范围内,一等水准路线上重力点间的平均距离应小于11公里,二等水准路线上应小于23公里。这一规定保证了水准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这份标准文件的具体内容不仅涉及了水准测量的全面技术细节,还包含了实施水准测量时应遵循的严格规范,确保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和统一性,对国家的工程建设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